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研究》2010,(2):88-91
按照省三普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2009年主要完成如下工作:一、吉林省人民政府加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07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正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年9月22日国务院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部署了第二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藏品的保护和收藏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而针对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则是现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该文通过分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普查工作在统一文物著录标准、形成规范化的文物数字资源、规范文物保管业务流程、完善藏品各种附属信息、提供业务活动信息支撑、藏品业务研究、藏品管理安全性、文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还应在三维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库房管理和藏品物联网建设,探索国家文物藏品总库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等方面需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是文物信息化建设赖以存在、运作、发展的基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5年建成了全国统一的文物资源数据库,是我国文物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大创举,是文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标准化、体系化方向上的重大进步。总结普查工作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普查的成果,对于提升我国基层中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年9月17日,国务院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2008年9月22日国务院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5.
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简报对我省三普验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3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一百八十三期简报——《数量服从质量,吉林省验收工作走到全国前列》对我省三普验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至2016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陆续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科学评价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各地域、各行业的分布及价值状况,建立起严格的可移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体系,促进了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藏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笔者曾任职于南京市普查办,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收官之年,在历时4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莒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8年3月113,在临沂市范围内率先启动,2009年4月20日,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田野调查阶段的工作。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62处,新发现文物点176处。在2010年1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临沂市“三普”实地调查阶段验收试点工作会议中,莒南县“三普”工作作为全市第一、全省第三,一次性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8.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是全面了解全国古籍存藏情况,建立古籍总台账,开展全国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调整著录项目,转变工作机制,与文物普查互相借力,各地涌现出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全国古籍登记平台相较其他数据库功能有所创新,著录项目完备,强调书影上传,支持多种途径创建数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完成后,将形成系列成果,使古籍为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普查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以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相继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这两项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政府还为此搭班子,成立临时办公室。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文物普查与档案又有何关系呢?笔者以为这两者有"血缘"关系,很值得研究。先来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档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古籍保护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籍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本文试从2007年全国文物古籍普查工作会议的开展,对古籍保护工作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200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全国馆藏近现代一级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鉴定确认,这是建国五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这次鉴定确认工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全国近现代文物的收藏状况作了一次普查,对其数量和质量大致摸到了底数;第二,开辟了文物鉴定工作的新领域(此前只有古代文物鉴定),初步摸到了一些经验;第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央财政、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和盟市旗县财政出资1600多万元、历时一年的内蒙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普查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555处,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并收集到珍贵的清代蒙古族《节庆礼佛长卷》。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宏富无比的文物资源中,陶瓷类文物占有极大的比重。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可知,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4907件/套,其中按照普查统一标准登录完成的有64073178件/套,个中陶器占总数量的3.57%,瓷器占总数量的3.52%[1],仅次于钱币、古籍图书和档案文书。如此数量巨大的陶瓷类文物,如何活化与利用,充分发挥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社会民众服务,一直是文物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10月29—31日,昭通市古籍保护及古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昭阳区召开了古籍保护及古籍普查培训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对各县区文体局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局长、图书馆馆长、文化馆文物专干进行培训,由此,昭通市全面展开古籍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与博物馆业务不断地深入融合,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和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而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作为国家博物馆新藏品管理系统项目主要实施人,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新藏品管理系统建设,以及与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其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诚信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和孝贤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帝、少吴帝、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的故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济宁市又新发现文物点3448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在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正式上线,首批25万余条、30余万件藏品信息首次向社会公布。这是国家博物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博物馆于2014年3月正式开展馆内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基于此次普查成果而形成,重点包括藏品名称、时代、普查编号、图像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的文物普查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人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把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13,(3):127-127
2013年6月14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暨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届年会以“加强登记著录理论建设,推进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主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马自树、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家骏、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游庆桥,以及各大博物馆(院)、美术馆负责登记著录工作的领导和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三峡,对于历史,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三峡工程竣工后,浅则1米,深不过5米的文化埋藏层将在江水的涨落中荡涤殆尽。 “三峡文物工作的一个教训:没有在普查之后立即进行集中、迅速的发掘。”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三峡文物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俞伟超说。 “三峡文物工作的一个失误:没有对新建区的地下文物规划保护。”重庆市文物局三峡办副主任柳春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