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英语在我国教学过程中存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于社会对当代学生的文化要求及社会对英语语言运用的追求逐步增高。然而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代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同步转化和中国文化描述的准确性。因此,对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结合中国文化,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抽样访谈等方式,对铜陵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原因,分析和探究相关策略以有效缓解该现象发生。同时,呼吁地方高校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的问题,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不再"失语"。  相似文献   

3.
高校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阻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进行。本文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剖析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如提高英语综合技能、传播中国文化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继而从文化平等意识、教学相关内容、教师作用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任娟 《西部素质教育》2019,(4):178-178,180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然后阐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有效策略,包括在教材中重视中国文化的元素;改革大学英语考试模式,促进评估体系的科学化;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着手,以生态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框架,通过对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师生进行测试、调查和访谈,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和分析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以探索构建平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外语文化教学生态系统的方法和对策,获得高职英语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于鸿雁 《海外英语》2012,(11):90-9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英语教材和教学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灌输,造成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很好地用英文去表述本土文化而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英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在中国普及之后,我国也逐步加重了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力度。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该文分析总结了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和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跨文化交际的时代,必然要求我国英语教学在注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因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而在英语教学中拥有极高地位的英美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的文化,英语教学出现了弊端,导致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处于"边缘、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8.
金虹 《考试周刊》2014,(66):77-77
本文以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背景,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本土化的重要途径,能有效避免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误区,并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秉承"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需要引进,更需要输出,因此必须改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失语的现状,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意识,课程设计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率性,进而为中国增添一份自信,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却难以用英语表达,而高职英语教师翻译部分中国文化内容等能力也略显不足。中国文化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涉猎不足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对克服这一状况怀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我国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改变这一现象已迫在眉睫.通过对中澳合作高职专业学生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二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受试者能较好地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明显,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根据收集的数据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主要现象,并提出必须从改革应试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调整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得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播。但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经常会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无法将中国文化顺畅的用英语表达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文化失语现象,深入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法,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王赟 《考试周刊》2014,(81):84-84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学生和教师身上都具有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体表现为只输入而不输出,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背景与中国文化,然后阐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设计,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失语现象指留学生中国文化的缺失,难以用英语自如的表达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国特有的文化。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留学生的文化失语现象,针对中国留学生文化失语严重阻碍了跨文化双向性交流和中国文化推广的现状,找到留学生文化失语的原因:留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的缺乏;留学生交流的对象对中国基础文化知识的欠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因此提出留学生文化失语的对策: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坚持两种文化的平等性,相互尊重的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成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鞠丽丽 《家教世界》2012,(24):159-160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国家文化不断的渗入,学生渐渐忽视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引起广大英语教育者的担心。本文探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庄若冰 《海外英语》2012,(21):73-74
大学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逐渐显现,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正面临的尴尬状况。英语作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在我国大学生工作与交流能力培养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外语言的融会贯通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国文化与英语的结合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魏欢 《现代英语》2022,(2):28-31
当代中国大学生普遍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语法等知识点以外,文化内容很多为英语环境的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失语".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国文化缺失问题的必要性和一些可行途径.使得当代大...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是平等的、双向的,不仅是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也是本土语言(即汉语)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大学里,外语教师和学者都强调目标语言的教学却一直忽视中国文化。解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就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英语文化休克”与“汉语文化失语”两种现象 ,应注重文化教学与加强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