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通信卫星的发射进行现场直播,这在我国电视史上是首次。作为这次亚洲卫星直播的编导之一,在回顾了这一段的工作之后,我想介绍一些既严肃又轻松的幕后情况给关心这一工作的读者。“十分钟,太冒险了!”对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并不陌生,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通信卫星时,我曾两次来过这里。构思和写脚本是这次直播发射面临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21日18时31分,从四川西部的大凉山腹地,一条白色的“龙”喷着火舌一跃而起,直飞太空。这是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正在完成又一份所承揽的商业发射合同,为香港亚洲太平洋公司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代为制造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受到世界的注目。我们有幸采访了这次的卫星发射。(一)实地采访卫星发射,机会太难得了。尽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1日就已正式对外开放,但由于卫星发射属于尖端技术,出于管理和安全考虑,每次发射都严格限制现场人数,对现场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2日11时13分。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拜科努尔卫星发射基地。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和耀眼的火光,一枚巨型火箭载着“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徐徐离开地面,直插晴朗的蓝天。世界上第一位“太空记者”、日本东京广播公司的秋山丰宽,开始了他的太空历程。 4日,在距地面近400公里的太空,飞船与“和平”号轨道站实现了对接。稍事休息,秋山便迫不及待地向遥  相似文献   

4.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目标;1962年——美国首次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1967年1月——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模拟发射时,“阿波罗”1号飞船…  相似文献   

5.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1)1991年 ,摩托罗拉公司倡导 ,多家公司参加 ,成立“铱”公司 ,后称“铱”世界通信公司。2)卫星设计、研制 ,历经6年。3)用美波音公司“德尔它”火箭、俄国“天顶号”火箭、中国“长征”火箭使约70颗“铱”卫星发射入轨 ,其中有数颗失效。至1997年底基本发射完毕 ,进行测试。4)1998年11月1日全面投入正式运营。手机供应商不能及时批量供应 ,有技术问题 ,用户数增长一直远低于计划发展数。股票曾涨至72美元多。5)系统设计容量以百万用户计 ,计划1999年底发展用户60万。到1998年底 ,仅得用户3000…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闻实践》2011,(6):F0003-F0003
这么多年来,我国火箭、卫星一次次骄傲地升空,大家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火箭"标准照"(见图一)。而在今年的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一幅火箭的"生活照"(见图二),它拍摄的是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这幅照片的作者是《武汉晨报》的史伟。  相似文献   

8.
据《南方周末》等报刊报道,近年来,有些人为了宣扬政绩从而加官晋爵,又玩起了50年代“大跃进”运动中“大放卫星”的老把戏来了。居然有人在六月份就把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统计”出来,填表准备上报了。“超前意识”何等惊人! 那末,在我们的新闻界,在新闻写作中有没有“放卫星”的壮举呢?我看也该提醒一下了。要记住:社会上的“卫星”全都是以我们新闻界为“载体”而升空的。就是说,人家造的“卫星”都是用新闻报道这种“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的! 最近,鄙人略微留心看了一些宣传20年或50年建设成就的报道。其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始于1970年4月24日那个漆黑的夜晚。 在酒泉东北大约300公里的戈壁深处,一枚长征一号火箭从发射架腾空而起,火箭顶端携带着一颗173公斤重的铝合金球体,那就是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虽然比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正式带入到世界“太空俱乐部”。 此后,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实现了载人飞行。现在,中国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深空——月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卫星以地面电视台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吸引着各国政府和广大的电视观众,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发射试验广播电视卫星或者广播电视卫星。1974年,美国最早发射了“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多频段的电视广播试验;加拿大于1976年发射了“通信技术卫星”,用12,000兆赫频段进行电视广播试验;日本于1978年也发射了试验广播电视卫星;印度利用美国的“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育电视广播试验;苏联发射“荧光屏”静止通信卫星,实际上是一颗实用的广播电视卫星,它使全国特别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电视信号覆盖问题,得到了解决。没有发射广播电视卫星的国家也纷纷制定计划,或者购买,或者自己研制。如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狭长如带的智利,南亚各国以及国土毗邻的西欧各国,都准备发射广播电视卫星。德国和法国合制的广播电视卫星“交响乐”,将于1983年投入使用。“广播电视卫星热”已在世界范围形成。  相似文献   

11.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12.
太空之吻     
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13分53秒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至此,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9日20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航天发射。卫星将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中国将由此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拍摄火箭发射现场,我几天前就在火箭发射塔周围的山坡上选择拍摄点。发射当天,天没亮,我就乘车赶往火箭发射场。到了拍摄点,赶紧架上尼康 F90X/135相机,装上 ED/80~200MM、1∶2.8D 变焦镜头,不时调整拍摄视角,按黄金分割线进行构图。然后,坐在地上静静地等候。“15分钟准备!”发射现场总指挥的口令随风传来。我从地上爬起,透过相机取景框向前望去,只见阳光下印有“中国航天”的洁白箭体显得尤为壮观。经测光,我将光明定为8,速度为1/250秒,镜头对焦环设至无穷大,进片模式为 SERVO(连拍、每秒4.3张),  相似文献   

15.
失败的提问     
5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箭(长征四号乙)双星(风云一号D、海洋一号)”。第二天,某电视台采访了长征四号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主持人问:“在(一箭双星)发射前,您想了些什么?”李相荣  相似文献   

16.
代表团在中国展馆“西昌卫星发射场”模型下观赏火箭点火成功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5日,当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出口限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正式举行会议之际,新华社播发了我们采写的一篇新闻稿《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希望“巴统”公正对待中国对外卫星发射业务》。这篇为企业商业活动服务的稿子发出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当月,“巴统”决定在下次会上将专题讨论中国火箭发射成员国卫星问题。随后,美国政府责成白宫组成高级部际太空组,下设三个委员会,专门从贸易、技术转让和国家战略意义三个方面对使用中国发射工具提出建议,供美国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多的沉寂,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终于2005年2月26日18时25分用自制的H-2A火箭,在距东京西南1000多千米的种子岛发射基地,把多用途运输卫星-1R(MTSAT-1R)送入太空。这次成功是日本航天业遭受重创13个月以来,向复苏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9.
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奇闻百出,不久前又发生记者“访问”猩猩的奇事。据美国《主编人与出版人》周刊(1961年12月9日)报道,纽约州柏弗罗城《信使快报》本市新闻助理编辑史考特·海登和唐恩·巴莱在美国用火箭把名叫艾诺斯的黑猩猩送上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以后的第二天(11月29日艾诺斯被发射上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只有在背着美国自作主张去攻击邻国时,才真正需要它独立的间谍卫星系统2007年2月24日,日本在南部种子岛一个发射基地,用H-2A火箭再次发射了一枚间谍卫星。这是日本发射的第4枚间谍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