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低饱和度气层广泛存在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受构造圈闭幅度低等因素影响,低饱和度气层识别较为困难。针对三湖坳陷低饱和度气层的特点,主要研究了三孔隙度差比值法、饱和度差值法两种低饱和度气层测井识别技术,确认了台南-台东-涩北-涩东高丰度含气构造带和台吉乃尔-驼西-驼峰山低丰度构造、岩性含气带,指出了驼西、涩东地区为三湖坳陷第四系岩性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气层主要是利用孔隙度测井资料,但在深层低孔低渗砂岩气层中响应不明显,从而使孔隙度测井资料识别深层低孔低渗砂岩气层比较困难。本文提出应用三孔隙度相对值交会图法突出气层与非气层的差别,放大了地层含气信息。通过在盆五气田实际应用验证,三孔隙度相对值法能够比较好的指示该区砂岩气层的信息,为三孔隙度相对值交会图法在砂岩储层评价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昌油田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储层泥质含量较重,物性较差,岩石颗粒细,束缚水含量高,电阻率较围岩无明显异常,导致在低阻油层识别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文昌A油田的2井区已经测试证实为油层,但与其相邻的1井区既无测试也无生产资料,为有效确定其流体性质,在分析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的基础上,一方面,引进了电阻率重叠法、神经网络法、流体指标法、三水模型等方法,并参考地层岩性、含油性与气测显示等信息,来建立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判别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两个井区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进一步证实1井区储层的含油性,解释结果后经地层测试的证实,表明测井综合解释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9)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大,但页岩储层的低孔、特低渗性导致其测井响应变化较弱。在川南地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上,建立了直观、有效、快速识别优质页岩的方法:曲线重叠法、雷达图法、聚类分析法,建立了矿物组分、TOC、孔隙度、脆性等页岩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对川南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锡林好来地区发育低阻油层,应用常规电阻率-孔隙度测井难以识别,该区目前测井系列只有常规九条,本文在充分挖掘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深侧向和深感应比值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沙7断块中低阻油藏的形成原因,及怎样从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上去进行识别,并建立了该块的测井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有三种方法:演进法、重叠法和革命法。演进法和重叠法仍然基于TCP/IP协议,发展的是下一代互联网。而革命法则强调抛开IP协议,从零开始,发展的是互联网的全新一代。目前,我国尚未安排下一代互联网的国家计划,中国科学院应利用多学科优势率先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偶极横波测井可以在软地层中提取纵、横波时差,为计算流体因子提供了条件,定义含气性指示系数评价流体因子的含气敏感性,从而优选出敏感度高的流体因子并给出气层定性识别标准。对三湖地区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得到的解释结论与试气结论相吻合,在三湖地区应用流体因子能够有效地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9.
陈红媚 《内江科技》2010,31(10):131-131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主要依据三孔隙度曲线。红岗油田具有丰富的浅层气资源,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浅层气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浅层资料较缺乏,许多老井测井系列匮乏。结合现有资料,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几种在没有中子、密度等测井曲线情况下的气层识别方法。通过对100口井的处理和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在资料不全情况下浅层气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关丽 《内江科技》2012,(9):133+128
东营断陷湖盆广泛发育滨浅湖相的滩坝砂沉积,该油藏具有层薄、低孔、低渗、油层高低阻并存的特点,并受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薄互储层的油气识别面临较大的困难。地化和气测录井受储层厚度影响较小,能反映薄层的含油信息,本文利用地化气测录井资料,结合测井、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薄互油气层。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油田低阻低渗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珠江一段上部,为海相油田。低阻低渗油藏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产能低。针对以上特点,采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经过文昌油田海相低阻低渗油藏大量成功的开发实践,总结以下的开发经验:必要的基本的产层测试资料是低阻低渗油藏研究的前提;低阻测井解释新技术是低阻低渗油藏评价及开发的关键;钻长位移水平井是大幅度提高低阻低渗油藏产能的有效途径;使用旋转导向加强随钻跟踪是确保井轨迹钻在低阻低渗薄层油藏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刘登明 《内江科技》2003,24(2):28-29
低阻油气层的特征不同一般储层,其中与测井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岩性特征、储集层物性特征、储集层电性特征、储集层流体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等。它们是进行低阻油气层测井精细解释与评价的地质基础,这些地质因素对各种测井响应的影响程度,是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5,(7):84-85
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致密、物性差,电阻率测井表现油水阻值差别不大,甚至水层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油层识别困难。通过对20余口井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手段,结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残余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储层的直接因素,放射性钾长石含量对低阻油藏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钻井液侵入形成地层水矿化度增大造成油层电阻率下降。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相对低电阻率油藏分布,在河道侧翼,砂体较薄,泥质含量大,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形成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14.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准确判别流体性质对储层油气开发意义重大,通常采用电阻率的大小和差异、交会图及纵横波速度比等方法来判别流体性质,由于识别低阻储层受较多因素影响,故以上方法的准确率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时频分析和短时傅立叶变换原理出发,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流体的隐含信息,可以提高流体性质判别能力并且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安地区,研究表明将测井信号映射在时频面上,可突出流体信息,使其更容易更直观地识别。  相似文献   

16.
王周红 《内江科技》2014,(4):100-101
<正>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地质特点,本文结合核磁共振测井实际资料,研究出了一整套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识别流体性质的解释模型,解决了大牛地气田储层评价的难题。大牛地气田典型含气储层常规测井特征是自然伽马球测井值低,自然电位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中高值呈微正差异或负差异,声波时差大,密度、中子数值低。在该气田测井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判断储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典型的低孔低渗储  相似文献   

17.
<正>测井资料质量验收是石油测井数据采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环节。测井资料质量验收不仅关系到测井数据采集施工的质量,而且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层的识别与评价。当前使用的电成像测井仪器主要以国外三大测井公司生产的为主,其在测前设计和数据文件格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同时目前的资料验收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效率低,误差大。因此电成像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检查验收系统的开发研制对提高测井资料的检测效率、严把测井质量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肖寒 《内江科技》2014,(5):80-81,86
<正>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河油田H17块储层在进行测井一次解释时,将明显的泥岩夹层、干层等划分到了油层中,存在普遍的"低阻高解"的现象。本文在分析H17块储层特征基础上,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重新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模型,并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两个敏感参数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图版。经应用验证,二次解释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安棚浅中层系属于多物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1-2]),储层物性差异大,核三段Ⅰ-Ⅳ油组属常规储层,核三段Ⅴ、Ⅵ油组属致密砂岩。利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引入特殊参数PA、△SP/△SSP,通过多种测井曲线组合,分区域、分层系建立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利用成藏规律约束,较好解决了浅中层系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难题,为下一步挖潜本区潜在目标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尹有华 《科技风》2012,(2):23-24
在砂泥岩剖面中自然电位被广泛应用于储层的划分和识别,而自然电位受众多的因素的影响,其异常幅度的大小影响储层的识别与划分.XX油田储层受泥质的影响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导致某些储层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很小,有些储层甚至没有异常幅度,这就给测井评价带来困难,本文就XX油田低SP幅度储层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该类储层的测井评价建立解释模型,经试油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大大的提高了储层识别的准确性,增加了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