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之道在于成人,文化之道在于育人。如果一个学校,超越了时代,回归文化之原点,把文化精神中的人格典范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文化源流中教育精神作为学校的生命,通过文化、在文化中,进行文化精神启示的人格教育,那么这样的学校就是在自觉地建构学校文化,学校就是有文化的,也就是有文化灵魂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始终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学校文化的驱动是本真教育目的实现的必备条件。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将会促进教育目的达成和学校发展的实现。而且,这种文化将会统率和规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文化的视角认识、把握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文化冲突导致人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质疑,影响建设进程;学校教育文化整合可以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的新型学校教育文化。忽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将难以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推动力,科学地认识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学校文化,是将文化置身于教育生态系统中,揭示他们之间的规律,重构学校文化理念,从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文化引领健康、和谐的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15,(11):15-18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力量弥散在校园中,这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中最关键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应该有古典的心态,有坚韧的坚持。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要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欧健 《中国德育》2013,(14):60-61
教育就要传承人文,化育英才。因此,文化与学校密切相连。文化是教育的血脉,学校的文化和历史活跃在学校的生命中,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文化是教育的根基,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学校从硬件设施到管理思想却无不镌刻着它的印记;文化是思想的底色,学校中所有人的思想、行动无不呈现着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因此,最优秀的学校必然是校园文化最具亮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文化才在时间维度上保持延续性。然而,当今学校教育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低下,几乎没有容身之地,以至于经历学校教育的近几代人观念中,传统文化,特别是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教育应该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承担起将民俗文化传递下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策略,须从环境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等学校主体文化中涵养学校精神,积淀生命教育的文化内涵,以达到文以载道、道以化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研究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决定着学校发展,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学校应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发展战略之中并着力打造。一、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1.学校文化的内涵教育文化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与重视。学校文化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沃勒(G·Waller)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提出。美国学者西格尔在《教育与文化进程》中认为,学校应该有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营造者,又是学校丈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师的精神丈化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内涵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品质、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学校教育科研定位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教育活力。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效的总和,是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了学校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物质环境、学校文化活动、校风等基本因素。学校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等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一种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学校深层文化,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3.
构建符合学校特征又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的担当。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秉承学校创办人张謇的教育思想,努力构建学校"和爱文化",并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和爱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可触可感的艺术教育濡染中,"和爱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符合学校特征又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的担当。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秉承学校创办人张謇的教育思想,努力构建学校"和爱文化",并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和爱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可触可感的艺术教育濡染中,"和爱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5.
当下,学校文化建设正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确实,学校教育最为有力、持久、生动的是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足见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由师生积极参与的一个成长性的过程,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是主体,只有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学校文化才能根植于校园,并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怎样来激发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相似文献   

16.
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特级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贡献毋庸置疑,在学校教师专业文化、学生教育文化、课程文化建设方面贡献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学校必须从发展的高度关注特级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关注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质态。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存在方式。在文化与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多元文化并存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冲突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文化,并使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进一步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