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一些高中学校学生、家长及这些学校的老师就体育优胜者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及实施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高考加分比较普遍,学生体育高考加分的组织形式以学校老师和校外人员联合形式为主,学生加分训练所选项目以武术为最多,其次是三大球和健美操;周训练次数以3—4次为主,体育加分训练能促进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的良好发展;体育高考加分政策及实施过程中有诸如钱权交易、冒名顶替等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应通过法律、媒体及多部门联合监督等方法来抑制不法行为,同时应完善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和教育系统举办的运动会所获加分资格得到承认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数字     
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逾60%的家长反对见义勇为加分 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全国6省市展开的一项高考加分专项调查显示,91.47%的家长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逾60%家长反对见义勇为加分。此次随机调查的北京、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四川6个省市,共收回有效问卷1327份。31.56%的受访者认为,给见义勇为学生加10至20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8.44%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孟祥杰 《江西教育》2011,(12):15-15
<正>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高考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全国6省市展开的一项高考加分专项调查显示,91.47%的家长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逾60%家长反对见义勇为加分。此次随机调查的北京、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四川6个省市,共收回有效问卷1327份。31.56%的受访者认为,给见义勇为学生加10至20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8.44%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  相似文献   

5.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6.
2017年新高考政策全面推行在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湖北省S县282名学生、95名家长及200名教师的实地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及教师十分关注新高考政策并且相当认可此次改革,认为新高考政策将会在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缓解学生考试压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促进高考公平合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部分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新高考政策仍存在一些争议。据此,应规范综合素质内容改革的具体评价标准,继续增加高中经费投入以推动改革进程,调整高中传统课程内容及结构,按照新高考教学规定改革教师教学方式,根据高校特色定位有效录取考生,以最大程度促进高考的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娄底城区5所高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抽样调查,可以得知: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认同;特长生在获取资格的测试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导致加分不公正。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公平:第一,适当收回各省加分项目的制定权,教育部应设置统一的、合理的、规范的、在中学中普及度高的体育加分项目及标准;第二,对体育特长生的资格获取应公开透明,让真正有特长的学生获取资格;第三,统一加分值,且最高分值最好不要超过10分;第四,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考加分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一分之差,就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激烈竞争中,高考加分逐渐变成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高考腐败"。高考加分政策,究竟促进了公平,还是拉大了教育不公?加分政策又该如何调整?"谁没加分谁吃亏"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文理科分数段统计表显示,在"火拼"最为激烈的两个分数段,每1分就集中了1000名以上考生。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为国考,“加分门”乃国耻。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公示名单,4000多名学生,只有报名序号、学生姓名,而无学校名称,无具体比赛项目,因此引来不少考生及家长向媒体投诉,公众非常关注的741名参加“三模三电”测试考生的信息跑到哪里去了?一位考生说,班上有5名“连航模都不会装的选手去参加测试获得了加分资格,岂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1.
徐敏 《上海教育》2010,(23):43-43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高考加分"紧缩"的消息吸引了许许多多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包括: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和高考加分资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严格控制体育加分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10日,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是高考改革中的新热点,也是高考加分政策研究中的里程碑式事件,它标志着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高考加分新政背后的存废逻辑是,教育管理学认为,制度约束与环境变迁是影响教育政策改革的两大因素,前者为阻力因素,后者为动力因素,这二力交互共同推动政策变革。  相似文献   

13.
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优先录取、降分录取以及加分录取三个阶段,梳理了高考加分的三种论调:维持论、废除论与规范论,并对谁应该成为高考加分的对象、高考加分应以多大幅度为宜以及谁有权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应慎之又慎,决不可随意制定出台新的高考加分政策,理想的社会应该不存在任何高考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4.
赵云 《考试周刊》2012,(78):1-2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的高考加分共有两大类:一是照顾性加分,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二是鼓励性加分,如对学生自身成绩的鼓励,对学生家庭成员的奖励诸如纳税大户、高校教职工、见义勇为子女加分等等。加分类型之多,使高考加分呈现一片混乱。因此,清理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一应取消鼓励性加分,使高考在最大限度上回归原始的公平;二  相似文献   

16.
高考加分政策是少数人的特权,还是合理与可接受的政策取向,高考加分的公平性如何体现,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显然,政策保障不利就会滋生腐败现象。当前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高考加分实行“二元决策”弊多于利;“不得累加”规定有损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德”的加分资质认定粗泛软化;奥赛及科技类竞赛缺乏活动规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上下政策明显冲突;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遗漏。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及改革必须完善其不合理之处,确立平等竞争的环境,切实维护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17.
胡博 《考试》2014,(12):4-8
<正>随着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大众对教育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逐渐达到迫切的程度。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二十多年来,伴随着高考公平的呼声,这一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2014年高考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然而,在实施中却备受质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对引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质疑的理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找寻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前行的动力,探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路径,旨在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考加分问题是教育领域一直关注的话题,并且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高考加分政策的由来和作用的基础上,关注目前社会舆论反响强烈的高考加分乱象问题.目的是回归高考加分政策的本真,让加分政策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的有力措施;发挥高考加分政策在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党和国家关心部分特殊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21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曝群体作弊丑闻,把高考加分政策推向风口浪尖。为何高考加分丑闻,诸如孝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等事件延绵不断?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分析得出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是高考加分对象、加分项目、加分衡量指标随意性大;二是高考加分政策程序不透明,从而导致权力寻租。笔者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不主张将其取消,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趋于完善,使之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