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田敏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85-186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科技风》2012,(4):35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力军  杨棠英  张涛 《内江科技》2011,32(7):138+82-138,82
本文针对氮气泡沫驱油体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泡沫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泡沫体系的适用温度范围约为50℃-60℃,耐盐性能达到120000mg/L。随产水率的提高,泡沫驱油采收率逐渐增大,油田含水在80%以上时适合实施泡沫驱。泡沫驱可在较大的极差范围内起到较好的调剖增油效果,适用的地层渗透率极差范围为3-12。  相似文献   

4.
梁栋 《内江科技》2011,32(11):60-61
为解决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对不同泡沫荆的起泡能力、稳定性、耐油性及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测定不同气液比的阻力因子,确定最佳气液比,通过驱替流程试验研究了泡沫体系在残余油状态下的封堵能力及在油藏条件下的驱油试验,证明强化泡沫驱在油藏务件下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是一种良好的三次采油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娟  高宝国  姚寒梅 《内江科技》2011,32(1):144+127-144,127
针对埕东油田西区Ng331层大孔道发育的四类油藏.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泡沫复合驱油先导试验。试验区于2004年9月注入,从注入特征上表现为注入压力大幅上升,平面、层间非均质性得到改善,目前三口中心井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综合含水下降了91%,日油由45t/d增加到21.6t/d,累计增油162×10^4t:本文对泡沫复合驱油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注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5)
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化学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叙述了泡沫驱油的基本驱油机理,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不同类型泡沫驱油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泡沫驱油的优缺点,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田鑫 《科技通报》2015,(3):93-96
为了认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微观机理和封堵性能影响因素,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微观仿真模型、填砂管模型及人造岩心,对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调驱的微观机理主要为气泡顶替机理、液膜破灭携油机理和负压泄流机理。影响封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气液比、渗透率和注入速度。气液比为1∶1时封堵效果最好,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渗透率时达到极值;封堵能力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杨松 《内江科技》2009,30(1):101-101
本文开展了井下自生气复合泡沫技术研究,根据室内研究,在高温下引发剂迅速分解产生的CO2等气体,能扩大蒸汽扫油面积,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注汽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涛  蒲万芬 《内江科技》2011,32(7):19-20
泡沫驱油是提高恶劣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起泡剂的优选至关重要。对于常压下各种起泡剂的起泡性能研究较多,但油藏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研究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对季铵盐类、阴非离子等多少种表面活性剂在高温(60℃-120℃)、高盐(矿化度20000mg/l)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研究,表明同等浓度(0.2%)下ALCD-1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起泡性能,并在120℃温度下、老化30天后半衰期高达500秒,泡沫细腻,强度高。同时还表明ALCD-1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对盐度和温度并不敏感。通过自主设计的油藏条件起泡性能评价装置,对CO、N、烟道气复配0.2%的ALCD-1在(温度范围60-120℃,压力范围4-15MP)下形成的三种22泡沫体系进行了起泡性和稳定性研究,实验表明:①CO2泡沫在90℃,8MP条件下的起泡性能最好,且起泡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②N2泡沫的起泡性在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起泡很稳定,在120℃,8MP条件下,起泡高度和半衰期都呈现最佳;③烟道气泡沫烟道气泡沫的起泡性能很好,且半衰期也较长,但不同的气液比对起泡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针对CO、N、烟道气三种主要驱替气体22进行了在油藏条件下的起泡性能的研究,对于实验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今后的非混响提高采收率方向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Y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调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通过CMG-STARST M模拟器运用机理法建立起一个两相、5组分模型来研究氮气泡沫相对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得出的得到最佳开发方案:氮气泡沫段塞0.35 PV+水气交替段塞0.3 PV+水驱,注液速度为740 m3/d,气液比0.8~1.2,起泡剂浓度0.35%~0.4%。该油藏通过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原油田目前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润湿单分子膜剂驱油机理,对单分子膜剂的表面性质、驱油效果以及对岩心的污染性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单分子膜剂不在于降低表面张力,而在于改变固液界面的润湿性,它可以使水湿(接触角<90°)或油湿(接触角>90°)界面变为中间润湿(接触角约90°);加入单分子膜剂可使固体表面的水膜破裂,从而剥离表面的残余油;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单分子膜剂比注入水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0%以上,且对岩心的污染极小,或没有污染.室内实验及先导性试验表明,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I0011-I0012
<正>[导读]至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三次采油增油技术进入纳米时代。科技日报讯(记者瞿剑)据中国石油最新消息,其旗下长庆油田在陕北定边胡尖山油田新五区应用邦德007MD膜剂驱油新(工艺)技术试验,9口油井300天累计增产原油达1136.86吨以上,展示了该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增产上的独特价值。至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三次采油增油技术进入纳米时代。据介绍,邦德007MD膜剂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油新技术,其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主要是使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锦16块特高含水期砂岩稀油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淹严重、吸水不均,挖潜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由单一驱动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变,提出了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一层系开展局部实施氮气泡沫驱试验。2011年6月在锦16一层系,优选2个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期试验。井组于2011年8月开始明显见效,日产油由驱前20t/d上升至45t/d,采收率由45%上升到52%,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崔桂胜  田延喜  樊娜 《内江科技》2013,34(1):101-102,178
针对孤北21区块由于结蜡、地层污染堵塞等原因造成低液低效井,进行了泡沫混排解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泡沫流体的基本特征、泡沫混排解堵机理、泡沫混排解堵技术在孤北21区块的适用性分析、解堵工艺研究、典型井例分析、经济评价、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泡沫混排解堵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孤北21区块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炜  张小龙  郭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11):97-98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在提高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聚合物驱油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矿场实例评价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交联聚合物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军  李峰  胡雪 《科技风》2013,(9):89
本文针对秦皇岛32-6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问题造成在开发过程中层间动用不平衡。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抑制注入水突进,增加层间动用程度,对秦皇岛32-6油田南区进行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在海上油田得到成功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天态 《内江科技》2012,(10):132-133
筛管完井的水平井堵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出水部位判断不清的直井堵水,套管变形导致机械堵水和非选择性化学堵水不能进行的直井堵水,都需要高效的选择性堵剂。泡沫流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封堵性能,但封堵强度低,冻胶封堵强度高,但没有选择性。泡沫冻胶是在冻胶体系的基础上加入起泡剂形成的,交联前具有泡沫的性质,交联后具有冻胶的性质。泡沫冻胶不仅具有选择性封堵性能,又可节省冻胶堵剂的用量,减少冻胶堵剂对油品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起泡剂和冻胶体系的配伍性良好,泡沫冻胶的封堵性能低于冻胶,但相差不大,泡沫冻胶的耐冲刷性能强。因此,泡沫冻胶选择性堵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杨悦 《内江科技》2012,(9):59-60
针对延长裂缝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特点,采用Waring Blender法,筛选出一种适合该类油藏特点的新型氮气泡沫体系:0.5%UCJ9+0.15%HPAM,泡沫发泡体积为576mL,半衰期达到1548s。通过岩心流动阻力因子评价实验,优选出的氮气泡沫体系注入参数为气液比3:1,注入速度3mL/min,注入时机为低含油饱和度。氮气泡沫驱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氮气泡沫体系能在水驱油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4.8%,应用效果显著,表明该氮气泡沫调剖体系适用于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采气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气井常采用添加甲醇法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甲醇的加注对泡沫排水措施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配伍性、倾注(Ross-Miles)、动电位极化方法,就甲醇对QY-1、QY-2泡排剂主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两种泡排剂配伍性良好,对QY-1、QY-2泡沫性能影响很大,只在≤10%浓度下,能小幅提升QY-2泡沫性能;且甲醇导致QY-1、QY-2缓蚀性能锐减。经结果分析研究,不建议甲醇与2种泡排剂同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泡沫流体的油井,能够去比较好的解决像泥浆流失、油层污染以及影响产能等这样的要害问题,这些对于保护、发现以及解决评价油气的资源都有非常有利的。很多实验都证明了泡沫流体钻井不仅能够有效地去保护油层,产生出更多的油,并且还能够去发现钻井过程中所无法发现的油层,可以说泡沫钻进是一项广泛应用前途的理想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