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资源吸引力可以反映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因此,对城市单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全面评价和空间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多元类型数据建立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指标,对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利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结构特征,挖掘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差异的因素,从旅游资源吸引力角度提出了成都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成都市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格局为城区全市其他区(市)县,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差别较大;(2)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疏密不均,高值区集中在主城区和都江堰市,广大外围地区吸引力密度稀疏;(3)旅游资源点之间、行政区之间的旅游吸引力存在着全局或局部空间集聚特征;(4)区域人口密度、资源密度等因素与旅游资源吸引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都市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导致大气污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与修复,使成都市灰霾污染日趋严重。在2015年,"成都市灰霾天气远超北京"这样的话题还曾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本文分析成都市城区灰霾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对成都市当前因如何治理灰霾污染提出了"以科技型、环保型、知识型等新兴产业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推广使用新材料、新能源,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内部环境条件;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人文环境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大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其中热环境问题是较为突出的一面。文章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分别反演了合肥市1995、2005和2015年的地表温度及建成区信息,分析合肥市城市扩展及热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在20年间,合肥市建成区扩展明显,且城市热环境的空间范围与新建城区的空间扩展趋势大致相同。研究还发现,合肥市20年间的特高温区面积比例较低,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从0.092升至0.339,说明城市热环境扩展剧烈。通过线性定量分析表明,建筑用地变化与城市热环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是改善热岛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套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 ,包括热平衡计算、热弹性分析、热光学分析、热光学灵敏度分析以及热设计方案评价等。热平衡计算用来预示遥感器的温度分布 ,热弹性分析用来计算热致变形和面型变化 ,热光学分析讨论热致位移和面型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热光学灵敏度分析则讨论不同形式的温差变化对成像质量影响的敏感程度。通过上述分析 ,能够弄清空间热环境对遥感器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进而提出热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热设计方案。在工程任务的实际应用中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研究区,利用2005年、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该区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该区经济、交通、生产耗能等基础统计数据,对2005年、2015年碳氧收支量进行了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碳-氧平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2000年总体碳平衡系数为-0.029,氧平衡系数为-0.209;2015年碳平衡系数为-0.137,氧平衡系数为-0.208。从2005年到2015年,成都市总体碳氧平衡结果变差;成都市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导致的经济、耗能的不同,以及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不均,是成都市19个行政区划的碳氧平衡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打造低碳型城市提出了相应建议,为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毓  疏靖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137-138
文章将基于GIS的空间决策支持概念引入到城市环境管理研究,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人机界面的设计思路分别作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为平台,基于Arcob.jecrs组件提供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并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B6.0实现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为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都市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一方面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规划不当、管理不善等问题,面临资源环境非常严峻的约束。因此,本文在阐述成都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资源环境约束下成都市旅游经济面临的压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旅游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成与组织等层面切入,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图书馆庭空间氛围营造的基本手段,解答了高品质图书馆庭空间在精神功能表达、情感效应表达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住宅室内空间环境的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71-172
通过分析影响居住空间的各种因素,探讨了住宅室内空间的需求变化,进而提出了各功能空间环境优化的要点和方向,以期共同创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人居环境角度,调查分析成都市交通体系现状,阐述利用成都市自然环境建设水运交通系统的构想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城市边缘区及其环境问题的特点,较系统的分析了成都市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崔佳 《现代情报》2013,33(1):82-85
本文以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构建热为基础,从大学图书馆功能的角度,深刻阐述信息共享空间对于大学图书馆学习功能的强化、文化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的拓展以及平等自由价值观的弘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是实现区域用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对于解决区域快速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信息熵模型和偏移-份额模型,分析了1996-2010年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时序变化特征及空间配置差异,研究表明:①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经历了上升-波动-下降-平稳的过程,而优势度变化与之相反;②城镇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增长性结构,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表现出显著补给效应;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属于衰减性结构,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采矿用地表现出显著挤出效应;③成都市下辖的4市、10区和6县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4建设用地结构时序变化与空间配置差异是各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区位因素、资源禀赋、区域政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管理模式,作者分析了热控系统运行技术研究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都市二氧化硫、TSP、氮氧化物浓度和二氧化硫、烟尘、COD的排放量代表环境量指标,以人均GDP为经济量指标,验证了成都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TSP、氮氧化物浓度、COD、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符合倒U型曲线,二氧化硫浓度符合N型曲线,其浓度值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分析了该曲线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谨慎看待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建设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雁 《现代情报》2010,30(9):128-130
针对当下信息共享空间热,文章基于我国当下的国情,从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模式的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建设费效比等方面进行了考量,认为不宜普遍推广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应谨慎看待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热。  相似文献   

17.
3S技术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森林资源调查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近年来,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与全面应用,把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装备到一个新时代,为森林资源和环境的监测带来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空间设计涵括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空间环境设计通过改造、装饰、陈设等手段对目标空间进行设计,使其不但是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特定空间,还能够通过空间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功能性进一步延伸。通过对空间设计对象相关的人类行为的研究,研究其活动规律、功能需求、审美特点等,可以让我们的空间设计更科学,更人性化,更具创意。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枫  董玉祥 《资源科学》2015,37(11):2179-219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缩小,并呈现沿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的态势。在总功能构成中,县级市和远郊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功能比重较大,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功能占比较大。②单项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变小。经济和社会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减弱,环境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③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在所有区县均减弱,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其它子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农业生产、资源供给和环境净化功能县级市和远郊区高于近郊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维持功能北部区县高于南部区县,文化休闲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不明显,其它子功能基本是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高于远郊区和县级市。④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GIS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进,已逐渐成为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和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手段之一。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便的空间分析工具,也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确性,并可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