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福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新时期竞技武术套路现状的分析,总结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发展特征;指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总结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并从项目本身的技术要求与创新;规则的科学化与定量化;规则的严格性与公平性等方面论述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2.
赵龙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126-128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也在不断的改革和修正,2003年出台并实施了试用武术套路新规则内容。新规则指出一方面要以创新武术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为主体,另一方面对新型武术技术发展的影响也是强而有力的。以2003年试用新规则为主要研究资料,并与改革前1996年的武术规则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改革后的新规则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未来武术运动项目将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研究法,对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的规则和裁判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试从竞技武术套路的规则和裁判法方面找到完善竞技武术套路的评价体系,以期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来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生理生化研究做了比较分析.把研究分为适应期、探索期、高峰期、成熟期、平淡期、新技术探索期等6个阶段,为了适应第8版《武术套路规则》的难度动作,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生理生化研究得以飞速发展,在2008奥运年中达到发展的巅峰,而在随后的2年得以成熟.同时D级难度研究的出现给人们提出了警示,是否坚持武术"难度动作"的深入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攻防击技之特点,防卫健身之功能,内容与形式之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武术运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套路运动,二是搏斗运动,由于搏斗运动目前还处于整理研究试验的阶段,所以武术套路运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武术水平的提高和套路技术的发展,武术套路将必然成为我们把武术“积极、稳步地推向世界”的主要形式.因此,武术套路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它该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引起了国内武术界的极大关注.如何立足于国内,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模式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欢  陈昇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5):99-102
对南拳竞赛套路技术风格演进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南拳技术风格的影响情况,为南拳运动的训练和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后营养补充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后营养物质补充的研究的现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武术套路运动后的营养物质补充进行概括和总结,以便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9.
将多媒体CAI技术运用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文章介绍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该课件进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教学对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教果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对抗性运动,能够防身自卫,强自健体,这是武术历经中华数千年历史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决定武术是否体育运动,关键在于是否在体育规则的限制之下,没有规则限制下的武术是一种具有武力性质的防卫技术,而非体育运动;受规则限制下的武术则是一项体育活动,这是武术是否为体育的最大分野。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高校,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摇篮。作者简单分析了武术在高校内相对其它项目开展不好的原因,总结出在高校内建立武术队,进行武术比赛,对武术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武术健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探讨武术健身的发展方向及社区体育推广的模式,为我国武术健身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影响力极大的一个民族传统体育品牌。但迄今为止,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考察武术推广的研究并不多。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历史,并运用品牌营销运作规律进行武术推广,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技击价值与表演价值的不同取向,探讨了武术中技击价值和观赏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讨论,认为技击是武术的灵魂,不能离开技击谈论武术。而武术的表演价值也不能忽略。在当今社会做为武术人,把握好"击"与"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武术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武术的基本特点,即要保留动作的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高校,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摇篮。作者简单分析了武术在高校内相对其它项目开展不好的原因,总结出在高校内建立武术队,进行武术比赛,对武术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弘扬民族传统武德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并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为丰富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国的“国术”、“国粹”。武术最迟在唐朝已传播到海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五邑人在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殊有作为。武术大师陈享、黄宇文、余志伟等人在世界各地设立武馆,收纳洋人弟子,传授武艺,弘扬武德,伸张正义,彰显中华文化传统,为中华武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探索闽文化对福建传统武术的影响。认为福建传统武术形成特殊的拳种和流派与闽文化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孕育了福建传统武术顽强的生命力、多样的拳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深远的武术精神;多变的自然环境为福建传统武术打下了深刻的南派拳种烙印;闽文化的海洋性特色对福建传统武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教学实践,阐明以攻防意识贯穿于整个武术套路教学之中,可以改变学生对武术的片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指出,攻防意识贯穿武术套路教学的关键是:①注意攻防意识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学生武术套路内核的演练。②讲解攻防意识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