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同时也呼唤全新的教育。因此,开发创造力是未来对今天的人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出路。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甚至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地接受知识的。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做教师的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上.这也是教师主导  相似文献   

3.
政治课要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首先要求教师教学要有独创性,要坚持民主教学,充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三个角度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是知识的存储器,老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课堂上教师常常用自己的思维定势框住学生的活跃思维,要求过严、过死、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学生的创新潜能。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经  相似文献   

6.
陈瑛 《湖南教育》2002,(10):48-48
更新理念。教师要从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型向现代的培养能力型发展,优化课堂结构,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脱以“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在教“金属钠”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分发药品与仪器给学生,学生自己从煤油中夹取一小块钠,切割并观察颜色,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这样,学生自然了解了钠的颜色、硬度以及与氧气的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知识也掌握了,这比教师直接讲述的效果要好得多。自我完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吸收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 ,形成一种表达和选择创新的自由 ,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 ,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材的场所。1 优化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基本素质1 1 激发兴趣 ,注重实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与“学”的两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只有正常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才能完成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其一 ,对浅显易懂的知识 ,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 ,让学生自己探索 ,以学生自学为主 ,可采用学生读课本 ,并整…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在传授知识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创造性,它包括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宗旨在于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语文创新教育也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杨文寿 《青海教育》2002,(12):41-4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呢?第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包办代替的现象,做到“不包办、不硬灌、不奉送现成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提高其创新的能力。第二,要让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灌输者,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天堂”,笔者以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在创造教育实践中 ,我们深刻感觉到 ,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时应首先注意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首先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知识 ,掌握和提高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有意识开发自身创造潜能时 ,也就会观察、理解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 ,找到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三具有创造性品质的教师 ,才能以良…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构建一个创新的空间。那么,就中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一个怎样创新的空间呢?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只有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才有助于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也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当前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速度愈来愈快,要想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发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更新教师观念课改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处理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手段,转变评价观念,扩充知识信息。同时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表现的空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一、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品质,才能以自己的炽热情感去撞击、激发、诱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对教学的要求,把“书情”与“学情”统一于“教情”之中,才能确立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和教学的规律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才能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的获得已不能仅靠教师的传授,知识需要靠自己一生不断地努力学习、探索和发现。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作为任课教师,应着力研究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确立相应的培养策略.让他们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20.
耿宇 《考试周刊》2011,(20):47-47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把课堂作为自己活动的平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