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棋的小说略作探讨。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一种对“人间烟火”的浓厚兴趣,“人间烟火”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内容。汪曾祺特别擅长写风俗,风俗、风情、风物常常成了他小说的主体,而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反而退到了幕后。所以有人说汪曾祺是一个风俗画作家。风俗的确占据了汪曾祺小说的大量篇幅,这可以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例子中看出。《…  相似文献   

3.
张凡 《华章》2011,(26)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以自己的艺术观、创作论去挖掘故乡的风俗人情中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形成其文化型乡土作品.他小说的自然平淡之美主要体现在汪曾祺小说文本的三个方面,即汪曾祺小说“真”、“简”、“散”.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小说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他创造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其中包括最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汪曾祺小说的平淡质朴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性之美”、“和谐之美”、“真实之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述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的先锋性,体现在情节淡化、主题弱化与结构零散化;小说本体的自觉;传统文学、外国文学与民间文学三“打通”;作家、读者共同创作的“空白”论等四个方面。汪曾祺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正是王蒙与汪曾祺引领当代中国文学走出新时期,进入后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论契诃夫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受到契诃夫较大的影响。与契诃夫小说比较,汪曾祺同样以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描述对象,并通过对他们平凡生活的展示,表达人道主义的关怀。艺术上,汪曾祺的小说也有淡化情节、结构自由的特点,重视“留白”处理和细节描写,具有和契诃夫小说类似的风格技巧。  相似文献   

12.
把汪曾祺放入当代文学的整个历史和实际的影响渊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和显示出汪曾祺创作和文论的特征与意义,并且可以说明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出和见热,不只是“现代抒情小说”之一脉得以赓续的问题,而是表征了独立的纯文学在当代文学意识中的觉醒。汪曾祺的特征在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养分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广大民众的生命精神,以“艺人”式的本分和“精英”式狷介,忠于文学的品性,以最自觉、苦心的话语实践策略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自然性”的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富有见地的文学理论。不过,就作为小说之能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而言,同沈从文、王安忆等相比,汪曾祺的小说理念有明显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他的散文化小说比较接近当今流行的"非虚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小说的背景都在家乡等作者居住过的地方,表达的感情大都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文章淡淡忆儿时"的真实感和与现实的疏离感,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独特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在于他的全新小说理念和独特言语方式。汪曾祺关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抒写人类共通的人性,拨动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弦,将散文笔法应用于小说创作,一方面缘于汪曾祺的古典文学积淀,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作家敢于“打破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的勇气和胆略。文体的自由,凝结为小说艺术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的自由。语言的简洁恬淡、错落有致、清新自然,是他对语言艺术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17.
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大多数评论者都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来界定,这也是我们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忽略的是,始终贯穿于他作品之中的有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该文即从这一个角度入手,来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20.
郭文斌的近作《陪木子李到平凉》(下文简称《平凉》)不是一篇很好理解的小说。郭文斌有“北方汪曾祺”的美誉。汪曾祺小说大多写得明丽,清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