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8年2月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开幕。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竹初、徐强父子是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2月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开幕。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竹初、徐强父子是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1,(5):122-125
木偶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当下的时尚与现代元素的冲击下,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木偶艺术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吸纳新的理念以提升自身文化创造力,适应新的社会文化需求。本文以漳州布袋木偶为例,着力分析当前木偶文化传播中的障碍性因素,并试图融入体验经营理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探讨木偶文化传播的新策略,进而提高木偶艺术的认知度,促进木偶的产业化发展,使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5月26日-6月1日.为积极响应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文化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的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职能。浙江图书馆紧紧围绕主题“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本馆馆藏,采取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壮  谭宏 《新闻爱好者》2007,(12):22-23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期来 ,我省有的市图书馆将馆藏古旧图书资料出卖。特别是有的县图书馆将馆藏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之古籍善本书售予书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 :“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受国家保护”。“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不许出卖。而收入上述两书目的图书 ,系中国古籍中的珍品善本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国宝。古籍图书不像其他文物有一、二、三级…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日”。6月8日起,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图书馆承办的“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在浙江图书馆报告厅陆续举行。  相似文献   

8.
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务院决定,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我国已决定基本上不再批准建立什么日,“文化遗产日”是个特例,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9.
走向公众的“国际考古日”
  2014年考古文博界最大的主题或许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提出:“公共考古”。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公众、社会组织、团体机构对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方面愈加重视。响应国际号召,中国先后设立国际古迹日(4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其中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当前中国文化遗产方面最重要的节日。今年6月18日,《中国文物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提出一个倡议,将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六的“国际考古日”作为我国考古界和考古人的正式节日。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资源极为丰富,是俄罗斯特别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0年后制定多项措施开始馆藏数字化建设,形成以“文献空间”全文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数字资源体系.本文重点分析“文献空间”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未来发展情况,及РНБ应对数字资源版权问题的举措,认为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及其版权问题的解决需要图书馆界、国家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1,(4):122-122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省馆于近期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1、6月28日“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在我馆艺术展厅开幕。展览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到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留存的珍贵文献记录。  相似文献   

12.
朱桃 《视听纵横》2009,(4):86-87
2006年6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奉化的布龙荣登遗产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800多年的舞龙历史、40多个传统套路、鲜明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龙舞表演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作为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中心,图书馆应当注重此类文献的开发与整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分类及价值谈起,通过对国家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藏现状及入藏意义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建议:体系化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立专藏数据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藏书目录。图2。表4。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4.
整理介绍了日本代表性大学图书馆特藏中国资料“存档数据库”,为我国大学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深化中日大学图书馆界的国际合作提供信息。本文依据中国的“全球汉籍分布GIS系统”、日本的“全国汉籍数据库”及日本各大学图书馆开放数据库,选取从北到南12所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日本大学图书馆开放获取式数据库活化馆藏中国资料,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拓展和促进了学术研究。根据馆藏情况,可以挖掘日藏中国珍本史料、进而展开汉籍史料合璧等各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30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与夫人一行来到我馆参观.观看了正在展出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和”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16.
市县动态     
西安市档案馆(局)于6月24日召开了“《西安革命历史图文集》出版发行暨馆藏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公布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和Salzburg全球研讨小组发布了“连接全世界的馆藏资源:为保护和保存我们的文化遗产作备案”报告,该报告源于2009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间在奥地利Salzburg举行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图书馆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图书馆中,就是一种特色馆藏.如果结合图书馆本身的特色馆藏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对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发展将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博物馆于2005年12月奠基,2008年11月15日建成开馆,目前是海南省唯一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后一座建成并免费开放的省级博物馆,共有“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海南馆藏文物陈列”4个基本陈列。其中,“海南少数民族陈列”以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民族和平共处、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2006年2月,我国首次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2006年6月10日为首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全社会开始行动起来,共同保卫我们的文化财富。面对这样的形势,档案馆是否有必要参与保护?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措施才能发挥其作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