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缘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经济竞争在国家对外政策和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疏理地缘经济学概念及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启示,并进而选择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内在地缘经济学的解读以及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经60~70年代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在西方国家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中,他与其他众多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研究涉及到技术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政策科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其中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是关系到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几个重点学科,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显得格外密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刻不容缓。文章梳理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差别,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及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论。要加强行政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研究,处理好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注重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态学方法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具体而言,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反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由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理论基础与研究技术基础课程、研究方向课程、专题课程共四个层次组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区域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组合而成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就要突破以往的系同学研究的研究,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概念、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阶段、传统资源理论经济学审视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经济学审视,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我国大学低年级经济学教学体系不尽合理,提出应按“经济”的内涵,综合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结构体系,构建包括制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区域与产业)学几个部分的新的教学体系,并可命名为普通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学是2008年陕西理工学院批准设立的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以汉江水源地经济研究为突破口,以陕南经济带研究为切入点,以水源地、边缘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研究重点,确立了"区域生态经济学"、"区域金融学"、"农村经济学"三个研宄方向,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应用性强、成果丰富的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有经济学与地理学两大派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自为战,所开课程偏向明显;区域经济课程单薄,相关课程偏多,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方向课设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够强。针对这些问题。本提出了一个由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与研究技术基础课)、研究方向课程、相关学科和理论发展动态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所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东侧——徐州师范大学云龙校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90年代初的广告系,后历经工商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商学院等时期。2005年,学校进行学科调整时成立了经济学院,使学院专业得到整合,学科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徐州师范大学培养现代化建设经济学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非师范类学院。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和经济学(贸易经济)等4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另有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和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经济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年轻精干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  相似文献   

10.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9日-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新疆财经学院经济系承办,全国近50所高校、科研单位和.出版社的80余名经济学教授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大会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现将其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是具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经济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掌握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学生背景知识相对欠缺、对课程意义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学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安排和理论体系讲授,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变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应用型的区域经济学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在分析区域经济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构建了研究型、导师制、订单式、嫁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主要有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和经济学者。他们一方面引用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区域的划分,资源开发等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丰富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崔晗 《考试周刊》2013,(7):61-62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并依据语言经济学的理论与观点分析了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外语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为构建辽宁工业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推动辽宁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很多西部高校的经济学专业都开设了区域经济学的课程,而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的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以及其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区域经济相关的理论,同时还要能够用这些理论来对区域经济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西部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击挑战、缩小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问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经济规模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采用区域比较法、个量与总量结合法、总量与均量结合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市的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特征、总量经济规模和均量经济规模的大小,找出了三者之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了促进新疆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欠发达区域农灌水费制度的变迁应是一种国家正式制度与区域非正式制度相兼容的变迁,也将产生较高的制度绩效。笔根据欠发达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处境和我国当前的区域发展政策取向,设计了欠发达区域农灌水费制度变迁应选择的路径和运行模式,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绩效预测。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具有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相结合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效服务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还存在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参与性不高、教材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需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以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的相关措施及其建议。希望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经济学英文专业知识、推进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建设与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和重要内容,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强弱最终体现于其教育竞争力的强弱。本文在回复胡咏梅教授等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和Ganger因果分析等方法,多侧面、定量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教育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探求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相关程度,以及区域教育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贡献,并验证了区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关联的密切程度和因果关系,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