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模型Yij=μ+βiIj+δij对2000年河南省玉米区试(套种组)品种在多个试点下产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区试品种间产量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属于高产稳产类的品种有:新单22、郑单518,高产不稳产品种有4个,低产稳产品种1个,低产不稳产品种有8个。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对参加2000-2001年度黄淮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洛旱2号是一个聚合了高产稳定基因型的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临远993,临旱197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定性差,通过分析证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并通过对产三因素的HSC分析,指出在选育新品种和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中要注意三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黄淮北片冬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黄淮北片新育成的11个小麦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其中产量稳定性差的占大多数,高产稳产的品系较少,仅有泰山241,只占全部参试品种的9.9%,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优质、抗病、早熟4个指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邯郸284居第一位,新研96-48、邯1241分列第二、第三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新研96-48并具有高光籽率的特殊优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对棉花区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将参加新疆自治区2008年棉花品种区试(早中熟2组)的11个品种包括早熟性、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2%,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以各因子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品种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列前3名的依次为40428,THK-331,锦科255,它们高产优质,综合表现突出.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将11个供试品种从早熟、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4大类.第Ⅰ类有THK-331、40428、K-263、锦科255共4个品种,属较高产、中上质类品种;第Ⅱ类含99-6、M2、中49(CK)3个品种,为中高产量、中质类品种;第Ⅲ类有康地3052和99-9两个品种,为中产量、中下质类品种;第Ⅳ含X11006和9816两个品种,属高产、较优质类品种,并指出各类品种的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改良目标.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品种"稳定性参数"的估算方法分析了1997~1998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南部中水肥区试11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对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的坐标分析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定性更为准确有效的方法,此法将对参试品种(系)做出定量化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优质、抗病、早熟4个指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邯郸284居第一位,新研96-48、邯124分列第二、第三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新研96-48并具有高光籽率的特殊优异性。  相似文献   

8.
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法)与通用分析法分析了1995-1996年黄淮小麦联合区试9个参试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作了几种稳定性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产、优质面包麦克丰10号的选育,得知克丰10号的亲本,既具有国内推广品种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特性,又具有国外王冠品种的优质亲源,实现了优质基因的累加和缺陷基因的互补。据此,对优质麦的选育,从优质源、组合选配、早代选择、杂交模式及其遗传理论与测试手段上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黄淮北片新育成的11个小麦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其中产量稳定性差的占大多数,高产稳产的品系较少,仅有泰山241,只占全部参试品种的9.9%,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