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的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人的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写作”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包括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技艺、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许多教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生命写作”是王君老师早年“青春语文”教学理念中提到的作文教学理念,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三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写作,学生如何学会写作的问题,其教学理念强调通过“生命写作”,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与生活激情。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王君“生命写作”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写作课堂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领域较为关注的一点。对此,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生命写作”的教学启示,从而探索出“生命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命缺失依然是当下作文教学最大的失职。生命性是写作的本质特性,作文教学应从“写作体”向“生命体”回归。生命第一,作文第二。教师用生命去教作文,学生用生命去写作文,这是作文教学回归“生命体”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写作——生命的形式,是人把目光投向自己生命的一种顿悟。当写作把“无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有机”的“生命形式”——文章的时候,我们触摸到的是生命脉搏的跳动,体味到的是生命意识的激扬。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14,(10):39-43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我们写作,因而成为自己.”教师论文的写作是一种职场写作,是一种职业质量的自觉提醒和职业生命的自然舒张.因此,教师论文的写作应该体现三个特点: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基于专业发展,基于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冲动(阿来)”,是主体生命自由意志的一种体现。然而,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一直把目光放在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不成熟的文本上面,分析其立意、结构、语言等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背后“人”的状况关心不够。这样的“作文”训练禁锢着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现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必须重视真实的表达主体,关注主体的生命特征,只有这样,写作才能从“作文”的话语窠臼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是教育从“工具价值”转向“生命本体”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倡导将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需要融入“生命”意识,合理设计课程,落实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写作教学”与“生命教育”联系密切,通过语文“写作教学”来渗透“生命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一种生命状态,“立人”和“立言”是相统一的。但“习作”与“做人”这个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与习作教学实践相分离,有时甚至对立着。目前,小学生习作虚假的现象十分严重,编造事实、套话连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相似文献   

9.
《散步》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教学建议”均暗示作者写作的本意是要强调伦理、亲情。仅仅如此吗作者在谈到《散步》的写作契机时说,《散步》要抒发的是一种“生命的感慨”,思想感情载体的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爱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从作者上述的言论中可以明了,作者的写作本意不在关注生活,而是关注生命这一更为本质的事物。再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写的。文章第4段,先写南方初春的景…  相似文献   

10.
我以为,书信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文体,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活动,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遗憾的是,在电话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与“书信”陌生了疏远了。我以为,这不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进步提高,而是教学和生命活动的蜕化遗憾。  相似文献   

11.
语文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作为体现语文能力的写作也是如此。它应是学生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应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自由、自主的活动,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极其痛苦与厌烦的负担。那么症结伺在呢?我们是否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只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来对待已被我们逼人困境的写作教学——教师由“全知全能”的指导者、命令者转变成学生的真诚平等的“聆听者”。  相似文献   

12.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真水无香,其香弥久。有人说“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写作即人的生命本身”,这些话都告诉我们,写怍是一种真切的生命存在,是一种真实而自由的精神飞翔方式,是心与心之间真诚的相互温暖。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和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确立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之上,坚持“主体意识”的教育思想,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执行者操作者,学习者思想者,而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服务者催化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励他们自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生活,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一种生命本质的自由表达,一种提升激扬生命的行动。本人经过长久的…  相似文献   

15.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人生的“断代史”,写作主体——“我”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然而,纵观现在的学生作文.心理上的“怕”,思维上的“窄”,行动上的“懒”,语言上的“瘪”,技巧上的“拙”,仍然是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通病。在教学方面,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一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曾经苦苦设想过未来东方的文明形象,但一旦设想又会投入对以往的追寻。”①是的,任何自幼受东方文化濡染的东方人,他的文化之根早已深入到民族文化土壤里,“不思量,自难忘。”“母语”写作教学更是如此。从事“母语”写作教学而不注重文化传统问题,是不可思议的事。汉语写作教学必须要回眸源远流长的古文传统,去追寻汉语为文之根———这是生命之根,背离了这生命之根,无论用什么“主义”去装扮,汉语写作教学都长不成参天大树。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古文传统,现代写作教学应当继承什么呢?是像有的论者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17.
一写作,无论是从锁定人生轨迹、连接健康生命的层面,还是从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角度说,其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少年来写作教学“少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沈红旗 《新读写》2010,(9):44-45
以“生命唤醒”统领写作教学的思路,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并成熟起来的价值取向,他认为写作教学应是师生追求生命双赢的过程。指导学生与名家对话,是沈老师长期坚持的富有特色的一项写作训练活动。实施以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著名特级教师李震先生的生命化写作思想与实践,从写作知识结构化、写作指导情境化、写作过程项目化、写作结果反思化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李震先生生命化写作思想的精髓,即“写作教学应积极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改善学生生命的质量,提升学生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