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述了无形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要通过有形的载体(人格化载体.物化载体.产业化载体)来实现及博物馆在无形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社会分工:博物馆在启蒙阶段的倡导地位和应当发挥的推动作用?博物馆特定组织地位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领头羊”作用?博物馆在无形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地位和对“物化载体”的保护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下的无形遗产保护与博物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环境下,地方无形化遗产饱受冲击,如何对它进行保护应是博物馆工作共同思考的问题。本从全球化的背景谈起,讨论化认同与无形化遗产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下与化遗产有关的社会现象,亦会讨论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对无形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问题所肩负起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近来,关于无形化遗产保护的讨论在博物馆界中逐渐热烈起来,博物馆能否在无形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可否将无形化遗产纳入博物馆工作范畴?如何在建立在以有形化遗产为基础的博物馆传统工作框架中纳入无形化遗产保护业务?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博物馆的传统职能?  相似文献   

4.
试论对无形文化遗产--粤剧南派武功的抢救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作目睹独具地方特色的粤剧南派武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机,对粤剧博物馆提出如何抢救、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无形化遗产的新课题,章从粤剧南派武功的历史与发展发端,纵论必须发挥博物馆优势,做好无形化遗产的保护,让这一历史化的“活化石”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贵州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朝相 《中国博物馆》2002,(4):62-63,79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建馆以来,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遗产抢救采取了文物行政、文博专家和生态博物馆社区村民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文物行政的任务是组织和制定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的后勤服务。  相似文献   

6.
无形文化遗产概念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以联合国教科组织确立的遗产对象演变为背景.介绍了“无形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由来,基本含义、表现形式及存在特征,并对这类遗产的本质和化性征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无形化遗产的实质。国际博协遵循的核心价值准则中曾规定“世界上自然和化的有形和无形遗产都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播和延续”。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人类明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化遗产的认识已从有形遗产扩展到无形遗产。因此准确把握无形遗产的内涵,对指导博物馆参与无形遗产的管理是大有脾益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博物馆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生态博物馆”已经被应用于保护和诠释某特定范围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项目的广泛范围。生态博物馆理论家已经指出生态博物馆的几个特点,包括原地保护、分区诠释和扎根于社区居民。然而,现在有一种泛用此术语的趋势——有的完全是一种行销方式——由于缺乏生态博物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上甘棠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化遗产的千年古村,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保护,展示遗产的新模式,上甘棠千年古村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保护当地独特的人遗产,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界和博物馆界对生态博物馆的讨论日渐深入,这种新的博物馆理念和类型也被逐渐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遗产类型中。随着国际社会对农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日益重视,作为亚洲第一个引进生态博物馆,同时又是世界农业遗产大国的中国,对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倍加关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生态博物馆无一例外是以传统农业社区为基础的。本文从生态博物馆与农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共同关注、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价值,以及农业社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规划与运行三个方面,对二者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