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渠道。中国电影市场异军突起,可观的电影票房离不开营销策略。2013年4月26日首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取得了“青春文艺片”的票房奇迹,在新媒体环境下,其采取了哪些成功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3,(15):5
近日知名编剧李樯公开出版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剧本集,与辛夷坞的原著小说打擂台。剧本集广告称,李樯此后还将陆续推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等作品。就知名编剧李樯即将公开出版剧作集一事,记者致电几位原著小说的作者,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授权了原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未授权将改编的剧本进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等以追忆、怀念、致敬青春为主题的纯爱校园电影,《左耳》是一部以复仇、救赎、成长和追求理想为内容的青春电影。影片按照情节发展变化的顺序展示了张漾等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平实的人性特点,彰显了青春电影丰富而独特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影坛涌起一股怀旧风潮,从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到2014年相继推出《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题材均指向校园青春,票房成绩也可圈可点(表1).怀旧青春电影的流行引发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今的观众热衷于怀旧文本?为什么以上述三部电影的形式来怀旧?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开卷虚构、非虚构类畅销书综合排行榜 文学 这个月,文学类榜单Top1O有两本书首次上榜,一本谈离开的爱情,一本谈逝去的青春,他们分别是张小娴的《谢谢你离开我》和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2011年的版本,此书本月登榜,并排名榜单第三名的高位,受益于影视明星赵薇的同名导演处女作的热映,这再一次印证了电影对于图书销售的带动作用.与三两知己在电影院里回顾完曾经的青葱岁月,回到家中,拿出同名小说独自阅读,屏幕中的画面变成了静静流淌的文字,每一个从青春走过来的人似乎都能从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广电总局电影备案表上发现备案项目《青春》,赵薇的处女作终于正式曝光。赵薇的宣传也向媒体确认,由赵薇首次出任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已经进入开拍前的筹备阶段,改编自著名畅销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  相似文献   

8.
2011年《失恋三十三天》上映创造小成本青春爱情电影奇迹,至此之后,以《致青春》、《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青春爱情片便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在这些电影中,有些好评不断,创造票房神话;有些则被网友痛批,被称为"烂片"。那么,当今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致青春》)为例,从内容核心、文化消费以及存在问题三方面,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9.
张彦会 《声屏世界》2013,(12):35-36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部充满着友情、爱情、梦想、信仰的交响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两部青春题材的影片,上映后引起了较大反响。两部影片中的音乐更是为影片故事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4月位于文学类排行榜首位的《谢谢你离开我》本月继续在榜,只不过已屈居至第二名.本月榜首书虽然是4月份上市的新书,但并非新面孔,而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又一个版本.上月全新修订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继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1.
国产动画电影新媒体营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新闻世界》2013,(10):260-262
由于国产动漫公司普遍融资困难的现实原因,新媒体营销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首选。本文研究了《失恋33天》、《人再圃途之泰圃》(以下简称(《泰圃》)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三个成功案例,得出了电影新媒体营销的基本策略。同时分析了动画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以下简称((魁拔2》)营销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希望国产动画电影能实现成功的新媒体营销。  相似文献   

12.
赵薇首部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学的视野下即传者编码过程、符号设置过程、信息传递过程以及隐含的受者解码过程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石晓雯  杨杰 《今传媒》2014,(1):77-78
赵薇首部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学的视野下即传者编码过程、符号设置过程、信息传递过程以及隐含的受者解码过程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书架     
《出版广角》2013,(11):92-93
文学艺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辛夷坞著版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定价:29.80元提要:你我这样的70后、80后,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更渴望的是对生存的追求。青春终将散场,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无情,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有着更加浓重的黑色,曾经的爱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由张一白执导的影片《匆匆那年》热映,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发"集体回忆青春"的热潮。在这股怀旧大潮中,80后群体处于中心地位。《匆匆那年》原著作者九夜茴也是80后群体的一员,可以说,《匆匆那年》是80后青春岁月的真实写照。国产片中,反映新世纪前后青年个体体验的影片代表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同桌的你》,这些影片摆脱了"中  相似文献   

16.
刘澹雪 《今传媒》2014,(6):93-9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上映之后反响较为热烈,成为内地青春片的典型。而台湾地区以青春片见长,其中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代表。内地和台湾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差异,使得两者呈现不同的影片风格。《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色调浓重,具有悲情主义色彩,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色调明朗,风格清新纯美。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也不尽相同。同时,两位导演身份和性别等差异也是造成影片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先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然后是《中国合伙人》,年轻人被各种激励性的文化所鼓动.回想此前"心灵鸡汤"的火爆,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励志的时代"? 记得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热情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到达美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在《中国合伙人》中,"出国"成了没有理想的人们塑造出来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影视市场中,编剧和导演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转化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自开拍起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原因之一来自于其改编的同名小说,其中互文性的存在帮助两者建构联系桥梁,而在跨文本的叙事中两者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王昕 《青年记者》2016,(3):66-67
“粉丝”是最为积极的一个群体,是积极受众的典范.正是由于这些特定的“粉丝型”积极受众的存在,我国众多影视企业开始专门为粉丝群体拍摄电影作品,使得新一类电影类型——“粉丝电影”得以诞生. “粉丝电影”的受众特点 根据学界对于“粉丝电影”的几点共识,可以将其概括为:依据名IP、明星主演或主创人员(包括导演和作者)的社会关注力,为其特定粉丝受众群拍摄的新型电影.这类电影受众细分程度高,先天具备“明星效应”,广受粉丝群体欢迎,票房不断刷新.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推出的《小时代》《后会无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都是“粉丝电影”的代表作,其受众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20.
饶黎  吴翔 《新闻通讯》2013,(10):36-38
2013年迄今为止的电影,还是中小片的天下。《北京遇上西雅图》制片成本投资不到3000万,国内最终票房5.2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投资5000万,票房过7亿。2011—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似乎遭遇了“大片瓶颈”时期。姜文的《让子弹飞》之后的大片几乎乏善可陈。2011年的《战国》、《关云长》、《武侠》、《白蛇传说》、《鸿门宴传奇》等都是投资过亿、明星古装大片,也只有《白蛇传说》勉强过2亿。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后力不济、虎头蛇尾;2012年的大片《一九四二》、《白鹿原》的票房同样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