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五年的用心经营,对台新闻资讯栏目《海峡新干线》成功地完成了自身品牌的塑造。随着大陆观众对台港澳新闻的关注,对台节目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维护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实现新的跨越,是《海峡新干线》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初,作为全国最早进行涉台新闻报道的地方卫视媒体,地处海峡东岸的福建东南卫视推出涉台谈话节目《海峡论坛》,并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和人物专访为主要形式的涉台谈话节目,之后依托于其2008年12月以来在台驻点采访的优势,独创驻台观察员的报道形式,拓展涉台谈话节目空间,创立《海峡新干线》"台北演播室卫星连线"版块和《海峡夜航》栏目,在涉台新闻深度报道方面继续领先。在这一过程中,东南卫视在涉台谈话节目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当下的发展方向又在哪,本文将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两岸往来的日益频密,涉台新闻越来越被电视媒体所重视。本文从涉台新闻的定义、意义及制作现状出发,以CCTV-4《海峡两岸》、福建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及其延伸栏目《海峡论坛》、《海峡午报》)、厦门卫视《海峡报道》为案例,对涉台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电视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诸雄并起的时代,品牌成为电视传媒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但几乎每一个成功的电视品牌,很快就会引来模仿和跟随,"同质化"几乎成为了所有知名电视栏目挥之不去的阴霾。本文对东南卫视品牌栏目《海峡新干线》近六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海峡新干线》及其姊妹栏目《海峡论坛》、《海峡午报》的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藉此管窥个性化电视新闻栏目的品牌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和网络新技术带给我们新鲜和全面的资讯,使我们在了解周边环境、政治文化的同时,能够跨越地域感受海峡对岸的台湾政治文化。目前海峡卫视《今日海峡》、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以及台海网等新闻栏目和网站全面以台湾时政新闻、经济社会为视角和着力点,为观众打开视野,是大陆民众了解台湾情况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台海新闻报道的差异与共通视角研究大陆与台湾新闻媒体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中央、省市,各个台都在做,要如何才能打破观众在对新闻节目上的视觉疲劳和央视的新闻垄断,就需要包括主播在内的栏目人员努力探索、孜孜以求了。《海峡新干线》作为一档全国卫视首家以台湾新闻为主,贯穿闽港澳四地资讯的新闻节目,不仅要求新闻内容要快捷、可看,而且对主播的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7.
叶青林 《东南传播》2015,(12):18-19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记者、《海峡新干线》主播叶青林成为惟一向马英九提问的大陆媒体记者。笔者用手记形式讲述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历史的观感。  相似文献   

8.
《海峡新干线》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报道海峡两岸时事、民生、文化的新闻资讯类栏目,她通过大信息量、快节奏地提供台海资讯,成为东南卫视的一个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语境下,涉台新闻节目如何深挖自身内容优势,以获得更多话语权,是涉台媒体人的思考要点。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同名新媒体账号“海峡新干线”凭借台海资源优势,主打海峡情缘、弘扬爱国情怀,全力揭批“台独”,运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将情感因素与传播能力发挥到极致,在网络空间屡屡出圈,其传播策略和经验可作为涉台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自觉,"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东南卫视台海资讯部的王牌栏目《海峡新干线》发挥其传统优势,试水媒体融合,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展开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传统媒体的精雕细琢无法适应新媒体的迅速传播、社会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缓慢等。未来,《海峡新干线》还将从网络直播、资讯供应、商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深度融合,打造传统台海新闻节目的传播第二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档新生的涉台新闻访谈节目,《海峡夜航》为何能很快进入全国卫视所有新闻栏目收视率排名榜前五名?经历了从《海峡论坛》、《海峡深呼吸》的发展,《海峡夜航》与以往的涉台新闻访谈节目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解析《海峡夜航》在议程设置、访谈形态、生产机制三个方面的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受众对两岸关系的日益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涉台新闻节目相继走入观众视野,其中,央视四套的《海峡两岸》、东南卫视的《海峡新干线》、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台湾一周重点》等堪称涉台新闻节目的“名牌”.随着厦门卫视于2005年2月1日正式开播,这几年,厦门卫视先行先试开展对台入岛立体宣传,以《两岸新新闻》为主体的涉台新闻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海峡新干线>通过大信息量、快节奏地提供台海资讯成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频道一个标志性的栏目,而在节目进程中把握时机、适时推出不同的系列报道则为栏目增色不少.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评析<海峡新干线>系列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电视圈中有一些栏目如《大家》、《我们》、《新闻速写》、《明珠新闻》、《秋雨时间》、《空中新干线》、《湖畔悦歌》、《都市生活》、《影响》、《收藏天地》、《十分关注》等曾在不同时期引起观众注目,产生不同程度的轰动效果。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空中新干线》、《湖畔悦歌》、《十分关注》等栏目的几期突出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丰收 《新闻世界》2014,(3):42-44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红网,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新闻网站和综合网站,国内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一个率先并连续6年实现赢利的新闻网站。红网在全国率先创办网络评论栏目《红辣椒评论》,成为全国最大的原创评论基地;《百姓呼声》栏目成为全国最成功的网络维权平台;红网创办的《湖南手机报》,用户有望突破100万;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的新技术项目,也有望化蛹成蝶,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19.
采访成洋时,得知他自己曾经也是军人,扛过"枪杆子",但在电视镜头前,他却是一派儒雅学者型形象;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却登上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殿堂。他策划推出的30集大型系列片《中共政要话改革》,被专家誉为"首开全国广播界对中共高官系列专访的先河";他领导的《海峡新干线》栏目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栏目";他还被香港观众评价为"内地值得赞赏的主持人",在福建他被称为"专访台湾政要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王留 《东南传播》2021,(12):46-48
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阶段,传统对台新闻媒体面临融合转型的新挑战.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打通《海峡新干线》和《今日海峡》两大对台资讯栏目,以两岸"Z世代"为目标受众,以互联网思维优化现有人员和资源的配置,推进新闻媒体纵深融合,孵化出媒体人视频号矩阵"海峡锐评"等新媒体产品,在实现流量变现的同时,也为两岸和平发展营造积极有利的舆论环境,是"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建设中的一次宝贵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