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是熊十力哲学的最高范畴,他通过出佛原儒、会通中西的方式创立"新唯识论"体系,而其骨架是体用论。学界对于熊氏的研究多停留于静态、粗线条地研究其哲学思想,或者是单一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角来思考熊十力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很少深入探索其历程,且对其"新唯识论"的理论突破和创造之研究仍需深化。鉴于熊十力"新唯识论"本体论的问题意识及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历程和内容,进而来窥探熊十力在回应中西学术论争和存在形上迷失的哲学特色和体系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哲学在天道观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心物之辩和理气之辩而展开的。在新唯识论的体系中,熊十力阐发了以本心、仁体为核心的本体论和以翕辟成变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论,从体和用两个层次上证成了精神之维的能动性。立足于其唯心论的本体—宇宙论的形而上学,熊十力以体用说理气,为理气之辩开出了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唯识三十颂>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进而对<成唯识论>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能,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最后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成唯识论>所述的识变结构.  相似文献   

5.
郭海伟 《文教资料》2008,(27):76-77
马一浮被称为新儒家"现代三圣"之一.本文阐述了<马一浮与现代中国>一书的读后感,评介了历史境域中的儒学和"一代儒宗",使读者对马一浮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的思想属于广义的唯识学,影响了天台智者教判思想的形成,尤其真谛翻译的<大乘唯识论>的"别教"观念,对智者的"别教"教判影响很大.别教核心是"别理",依之而形成道种智.智者基本判唯识学思想为别教有门,既殊胜于通教,又稍逊于圆教,且不同于别教空门的三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这两大阶段后,发生了语言性转向,走向了语言哲学的道路.中国著名学者钱冠连研究员的专著<语言全息论>作为一部语言哲学著作,为东方的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思路.本文探讨了<语言全息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整个理论的建构和论证过程.同时,针对该著作的具体理论内容和逻辑论证过程提出了一些疑问,以期引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在其"新唯识论"思考中,将对真实存在的探求展开为"破相显性"、"即用显体"与"作用见性"三个逻辑环节,从而将传统体用哲学展开为一个过程。在此基础上,熊氏对于主体、实体与现象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有益的阐释。但他最终却走向了"摄用归体"的歧途,乖离了现实而突出单纯的超越性绝对实体。  相似文献   

9.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0.
《阿赖耶识论》是废名的一部佛学专著。本书从维护有宗唯识学的立场出发,摄儒入佛,提出"世界是心不是物"、"世界是有不是‘生’"、"世界是理"等三个基本命题。作者著此论有远、近二因,一是由其"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一是由哲学家熊十力直接引发的。为了破《新唯识论》,他从摧毁进化论入手,意在动摇熊氏的理论根基,进而达到颠覆其整个理论大厦的目的。研究废名的佛学思想,对于解读其1930~1940年代创作的诗歌和长篇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