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对低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本文从优化教学设计以完善课堂环节、转变学习方法来促进合作探究性学习、挖掘当地思想品德教学资源以开发乡土教材、完善多元的学科评价体系出发,探究打造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导入艺术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师生互动;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3.
杨生柱 《考试周刊》2011,(88):154-15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广泛挖掘思想品德课外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性质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为了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运用恰当可以对我们的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可能会使思想品德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发展的原动力和凝聚力,以其独特的方式,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优秀的乡土文化传承久远、内涵丰富,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乡土文化,借助恰当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课,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浸润乡土文化的芬芳,而且可以使乡土文化借助思想政治课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7.
从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县级校外教育的价值功能和现状,指出县级校外教育建设必须立足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开发青少年学生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突出乡土教育资源挖掘的方式和活动内容,最终实现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促使校外教育空间拓展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要抓住四个基本点:一是关注学生道德需要,明确渗透"着重点";三是挖掘教材教育资源,把准渗透"切入点";三是研究道德内化特征,抓住渗透"动情点";四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寻找渗透"交汇点".  相似文献   

9.
陈益民 《考试周刊》2010,(19):161-162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长期而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兴趣引导,激发学习欲望;预习阅读.培养自学习惯;课前测试,强化自学意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运用恰当可以对我们的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可能会使思想品德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注重语言,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融入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关注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利用乡土案例,培养乡土情怀等途径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打造灵动的课堂,增强思品课的魅力,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进而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过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人文素质及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五个小点阐述了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耍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强化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扬善,但更要批恶。  相似文献   

14.
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从乡土资源的开发、乡土特色课堂的构建、乡土教育资源的发挥等方面探讨乡土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生涯规划教育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实行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调查发现忻州六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状况差强人意,主要存在:课程资源较少,教学上重视应试能力和理论普及,轻视个性发展,轻视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为着眼点,对加强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教育资源,是教师传播教学理念、教导学生正确认知所学内容的主要依托,在教师、学生之间搭起了教与学、学与用的桥梁。教材的这种共享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全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地制宜原则"是新课程坚持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之一。教师要从当地和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地取材,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丰富教材内容,真正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作者结合秦皇岛市昌黎县的实际,分析了昌黎地区可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提出我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让思想品德课有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的问题设计要突出思想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之一,它是解决教学方向的问题,居统帅地位.设计一组思想性强又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问题并非容易,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1.分析教材,抓住思想主线,明确教育方向;2.挖掘教材,寻找积极因素进行正...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审美教学的核心是将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视其教学过程为一种审美活动,本文分析了思想品德课审美教学的功能,提出了审美教学模式和审美因素的构成,认为情感化教学,诱导式教学和具体化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审美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川春 《文教资料》2013,(30):161-162
当前思想品德新教材资源是丰富的,但并不是所有教材资源都能够直接为教学服务。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需要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深刻认识利用好本土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本土教育资源,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