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几部大型语文辞书中关于"时"的"时常"义,引倒的最早书证不够恰当.应选用"陆田之中时有鼠,水田之中时有鱼"一句作"时"的"时常"义书证.在选择引例时,应当把握内容的准确性,且书证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从先秦至清代,"恨"、"怨"、"憾"均可表"怨恨"义,是一组常用同义词.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词又有其消长变化的个性特点.学界关于古代"恨"义轻而"怨"义重,二者不是同义词的说法可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和谐"一词的内涵及发展,通过文献用例,证明《汉语大词典》、《辞源》所收的书证是晚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确。  相似文献   

4.
“介介”条下所引书证无文献依据,而释为“细微”,亦有可商。“漏”字所列书证1、3,其义为“罅隙”,不能理解为“补充”。“胡子”一词指的是胡人,泛指古代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族之人,非谓“多须的人”。《论语》“发愤”,谓深入探究郁结于胸而未得其解的知识或学问。“鱼米之乡”非谓“盛产鱼类和稻米等的富庶地方”,而是特指盛产鱼类的地方,即“鱼为米之乡”。“鱼米”是主谓词组,作“乡”的定语。  相似文献   

5.
正"要你道歉?那我要等到猴年马月了!""等我请客?行啊,等到猴年马月吧!""猴年马月"这个词,我们经常用,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其言外之意常常是遥遥无期。"猴年马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吗?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其中"猴年"大家容易理解,那"马月"又指哪个月  相似文献   

6.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辞书编纂质量的主要标准。文章指出《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一些"死亡"义词条在书证方面尚存在书证滞后、书证单一"断流"和书证有误等问题,并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死亡"义条目进行了订补,以期为《汉语大词典》日后的修订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今注家对<论语·雍也>"陋巷"一词屡有误解,"巷"字在古代可指居室,<论语>"陋巷"实指陋室.与之相关的"穷巷""阨巷"等词均有此义,某些大型语文辞书在释义时尚存在不同疏失.  相似文献   

8.
语言研究中,存在着"音位——音位变体"、"义位——义素"、"句位——句位变体结构"等概念。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的每个子系统也是各成体系的。经过整理,发现在语言的各个子系统(形/字、音、义、词、句、语法)里,都存在着"位——素——体"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位——素——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正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针对现今"常用词演变"、"词汇兴替"等概念的模糊性,又提出了新术语"义体"、"义体兴替"。  相似文献   

9.
徐浩 《语文知识》2012,(3):103-105
"奇"有"美"义,前人已有论述,本文在补充更多文例的同时,借助前代训诂材料,对从"奇"得声的同源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发现"奇"字的"美"义与其"长曲义"密切相关,于是从字形和词义上追寻"美"义的来源。"奇"字所从之"可"是"奇"字声音和意义的来源,"可"本初的"长曲木茎义"逐渐衍生出"奇"字的"长曲"、"美盛义","美"义即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和谐"一词的内涵及发展,通过文献用例,证明《汉语大词典》、《辞源》所收的书证是晚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确。  相似文献   

11.
杨惠栋 《文教资料》2009,(20):31-32
<左传>中表"告诉"这一含义的词有三个:"告"、"谓"、"语",本文对<左传>中含"告"、"谓"、"语"的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在总结出各自所有义项的同时,辨析三者在表"告诉"这一义项时用法的不同,即"谓"不能接双宾语结构,如果动词后面紧跟告诉的具体内容时,"告"和"语"又有差别,"告"后面只能接内容概要,而"语"要通过介词"以"引出内容概要.  相似文献   

12.
挖掘材料的前提是占有材料,否则"挖掘"便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要占有材料,就需要积累。可是,对于"早六晚十"的高中生来说,积累一词又显得如此沉重。那么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些同学不是拿着"智慧背囊",就是捧着"哲理美文",自以为找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孽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孽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14.
丁敏 《语文知识》2012,(1):114-115
"中"字本意是表示空间位置居中,是一个空间概念,但它同时又可表示时间概念,此用法古已有之。空间义的词同时也可以表时间义这一现象在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所以,现代汉语中的"营业中"的用法是古代语法的一种孑遗。本文还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普遍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原因主要有:认知因素、语义变化以及类推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王本灵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88-89,95
书证是《辞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辞源》中的书证尚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辞源》"走"部书证存在的问题,共29处,包括引文有误、书证晚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句中之"壹戎衣"当作何解,目前尚未有定论。前人普遍按字解,谓"一穿军装";或按"壹戎殷"解,谓"一用兵灭商"。通过对字音、文义及相关材料的系统考辩,此处之"壹戎衣"当写作"殪戎殷",取"灭大商"之义。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8,(1):68-72
古汉语词汇里表示行进类动词的"行"、"步"、"走"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的"行走"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行走"这样的双音节词里;"走"由"奔跑"义逐渐转为"行走"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家家"仅用于构词,可表多重感性义,构词能力不强,表名词词性,视为后缀更为合适。"家家"并非是音足调实的双音节形式,它与双音节名词搭配并未违背韵律词对音节的限定,又由于其叠音形式,"家家"倾向于选择表年龄小、偏女性语义的名词来搭配。"X家家"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也可加"的"自成小句,搭配出现的"的"与"一个"均可发挥凸显感性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荣勋 《现代语文》2006,(12):15-16
一、引言 在探讨偏义复词为什么也是一种积极修辞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偏义复词.朱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曾指出:"合成词中,最应注意的是偏义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用法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实例分析等方法来阐述两词的异同.研究发现:1)语义方面."总"的语义特点是强调行为或状态的反复出现,不表示静态的无变化的行为或状态的持续;"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一直"与"总"在频度义上有相通的地方,这提供了两者在句中互换的基础.2)句法方面."总"和"一直"在句法形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总"和"一直"对VP的选择不同;B)"总"和"一直"对与之共现的时态成分的选择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