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4月7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时代先锋》节目推出系列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张云泉,这个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感人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传颂。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率领的;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于3月19日至25日来到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随着中央媒体系列报道的推出,几乎是在同一天见诸广播、电视、报纸和各类网络媒体,通讯、评论、读者反响、网友“热”议,短短几天,张云泉的名字家喻户晓,张云泉的事迹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7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系列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张云泉,这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感人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传颂。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率领,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于3月19日至25日来到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  相似文献   

3.
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新闻采访团,3月19日至25日来到江苏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随着媒体系列报道的推出,张云泉的名字家喻户晓。泰州日报社作为信访局长张云泉报道的参与者,既感受了中央新闻采访团记者的职  相似文献   

4.
殷立 《视听界》2006,(3):95-95
我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组拍摄的系列电视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不久前受到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表彰。电视人物新闻是比较难做的,要做好全国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更不容易。在短短的4、5分钟的节目时间内要截取先进人物的典型片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事实说话,避免说教和拔高,是得下一番功夫的。《信访局长张云泉》成功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捕捉了大量的同期声,用情节和细节,表现先进典型人物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平民化状态,鲜活、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开篇是这样一段记录:繁忙的接访窗口(中景),张云泉接待着房屋业主们…  相似文献   

5.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位人物就是一座新闻“富矿”。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其事迹经过中央媒体今年来的大量报道,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典型人物。我感到自豪的是,近几年,我作为新华日报常驻泰州的一名特派记者,一直注意对他的追踪采访,有意识地开掘这座新闻“富矿”,写了不少关于张云泉的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6月28日,《新华日报》A1版发表了题为《应上海市委、市政府邀请张云泉为申城党员干部作事迹报告》的消息,同期的B3版发了同一记者写的反映张云泉到申城作报告的背后故事《张云泉,悄悄提前进沪为哪般》。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上半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先后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进行了集中报道。这是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在《时代先锋》大型人物栏目推出的两位全国重大典型,也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  相似文献   

8.
从4月6日开始,中央和地方媒体以较大的规模和篇幅推出了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参加这次采访的记者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自觉地把采访张云泉作为一次受教育的好机会,在采访中受教育,坚持“三贴近”,把采访活动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作为一次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本刊特约请作者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6月28日,《新华日报》A1版刊发了题为《应上海市委、市政府邀请张云泉为申城党员干部作事迹报告》的消息,同期的B3版又刊发了同一记者写的《张云泉,悄悄提前进沪为哪般》。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球”。张云泉应上海市委、市政府邀请给上海党员干部作事迹报告,预定6月27日上午抵沪,上海有关方面已做出周到的接待安排。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张云泉一行4人未予告知,于前一天晚上悄悄抵达上海,要了宾馆收费最低的房间住下,又到附近的小饭馆吃了晚饭。因为他预先知道了上海方面的接待计划,才特地改变行程,主要是怕排场大了造成交…  相似文献   

10.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两题     
从新闻的角度看,3月份江苏的读者对两件大事忘不掉,一是3月19日至25目,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云集泰州,集中采访张云泉的感人事迹;一是3月29日,江苏境内发生了京沪高速液氯泄漏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同样从新闻的角度,我试对与这一喜一悲两件大事相关的报道,谈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导刊》2007,(6):17-19
张严平,何许人也?初看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甚熟知。可是只要一提及王顺友、杨业功、张云泉等先进人物,你必然会回想起他们事迹报道中那些感人肺腑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舒均 《新闻前哨》2010,(4):17-18
2月21日,楚天都市报率先推出了“信义兄弟”的报道,迅速引起全省全国各媒体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开年以来全国报道最为集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4.
张云泉同志在自己办公桌的醒目位置摆上了“1号接待员”的牌子。他说,这样群众上访一眼就知道该找谁了。  相似文献   

15.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一次采访活动,成为一次生动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采访张云泉,记者们都被张云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本刊上期已刊登了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体会,这期继续刊登人民日报记者程少华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兀立 《新闻三昧》2005,(6):56-56
重头新闻、重点报道,作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题好一半”的作用。但这次,汇报周玉明对张云泉的报道,写的长篇报告学(上下、4月7日8日分两天登完),为何起了《天生的信访局长》这样一个标题呢?遗憾,很遗憾。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全国两会按惯例在3月召开,因此3月前,全国各地都在组织召开地方两会。作为地方一年一度最重要也最受关注的会议活动,两会成为了媒体集中报道的"战场"。尤其是党媒,都会借此机会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充分展示自身宣传策划和渠道传播的优势。而2019年,很多地方的两会时间,正好处于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5日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进行集体学习之后,因此,用媒体融合的视角来总结和观照这一轮的地方两会报道,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宣传战役是一种媒体或多种媒体围绕同一主题所进行的集中报道,这种报道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多层面、声势大的特点。它借以军事的组织形式,集中优势兵力,以多种信息发布形态,集束密集地发布信息,形成浩大的宣传声势,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这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保障报道的若干问题成就式、应景式报道过多。集中表现为重大节庆日前后,一些媒体为配合宣传,营造气氛,总要推出一批总结式、成就式报道,报道所依据的数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万众瞩目,同时也是信息、政策、新闻的"集中会",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众媒体各展所长、各显其能,将两会变成了媒体比拼的演兵会、竞技场。精心策划,周密部署,重兵出击,前后方协同配合,新疆日报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有创新、有突破、有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