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于八○年一月二十六号至三十号在长沙召开了全省广播剧,广播小说,广播小品创作座谈会。会议开得有声有色,新颖活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召开文学广播创作座谈会,这是建台三十年来的第一次。全省各地的部分专业和业余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就广播剧、广播小说、广播小品的创作、改编、  相似文献   

3.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5.
自从中宣部把广播剧列为精神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后,我省每届都有作品获奖,一届也没有落下过。这和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成立广播剧创作中心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全省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省电台的创作辉煌相比,省内各市级电台也积极尝试,录制了一批广播剧,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广播剧创作一直比较重视并有相当创作实力的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继前些年成功地推出了《心中的太阳》、《大山人》等作品之后,新作、力作频出,《热血英魂》、《菊坛雅韵》、《北风吹》三件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了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广播剧普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的状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齐宇翔 《视听》2018,(6):21-22
"微广播剧"是充分适应了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实现融合各种媒体传播的广播产品之一。本文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公益微广播剧《小扬飞飞》的创作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分析这一类型微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跃 《声屏世界》2003,(11):34-34
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泛运用,增强了广播的活力,消除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在听众心中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在听众欣喜地拨打热线参与节目时,广播剧却不知不觉地在许多电台销声匿迹了。笔者以为,作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一些地方台淡化。回顾广播文艺史,可以看到广播剧在传播真理、弘扬正义、普及科技、娱乐听众等诸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早期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广播剧创作高峰期,中央台录制的《四渡赤水》《便衣警察》《普通…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随着电视剧的飞跃发展,给广播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逼着广播剧与电视剧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广播剧事业在竞争中出现了更加活跃的局面,且越来越受到听众们的欢迎。根据这种状况,我认为县级广播电台也应该投身到广播剧的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以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吉林市台)的广播剧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在全国兄弟台中率先创造出广播剧生产的小气候,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生产、播出的54部300多集广播剧,已经成为全台五个频率节目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听众茶余饭后的欣赏娱乐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秋  邵军 《中国广播》2009,(5):11-12
广播剧作为广播电台独有的艺术门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过若干精品力作,特别是广播剧被中宣部纳入“五个工程”以后,广播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十年来政府的导向和政策的扶持,对广播剧艺术的品质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单一手段对艺术门类发展制约的问题。而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对广播剧来说也形成了强烈冲击。在种种因素之下,广播剧的运作发展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主题谋划是广播剧精品创作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源头工程。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创作中,立足广西本土资源,关注重大、深挖独特、以小题材展示大主题,讲好广西故事,实现了广播剧精品创作质与量的飞跃。本文从获奖作品的分析入手,从素材收集、主题提炼、剧情设置、音乐音效、手法创新等进行多角度分享。通过案例呈现,分享广播剧主题创作体验,探寻共性特征。在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广播剧精品的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吴雪琪 《视听界》2001,(2):55-55
2000年12月,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了“迎接新世纪广播展评月”活动,该活动通过《南通广播电视报》和《江海晚报》公开征求听众对展评月期间播出的各档新闻,专题,艺类节目的意见,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在意见一栏中,有43.7%的听众希望电台能够将广播剧节目划入黄金时间,坚持每天播出,最好能安排重播,有的听众在来信中说“与电视相比,广播剧另有一种魅力,电视剧虽然声屏并茂,但人物一经出现在荧屏,人物形象留给所有的观众都是一样的,广播剧靠声音塑造形象,每个人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邓未必相同,因为听众在收听广播剧的过程中又加上了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董旸 《中国广播》2002,(10):62-63
广播剧自1924年诞生于伦敦广播电台始,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可以说,一诞生就以不断飞跃的速度走向成功。广播剧在我国80年代呈现繁荣之面貌。之后,广播剧渐渐失去了一度让人痴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桑世兴 《声屏世界》2002,(11):37-38
2002年夏天香港新城电台曾召开了《让我爱一次》广播剧记者会,庆祝该广播剧获得3700万人收听,该剧于6月3日于新城娱乐台推出,并被广东电台“城市之声”频率引进。国内广播发展的历史虽然要比电视的时间长,但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上却并不算成功,尤其是近年,大多数广播电台都没有了广播剧的身影。相比而言,香港及台湾的广播节目中,广播剧却往往能成为吸引听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节目,这说明,广播剧的市场并没有失去,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开发这一市场而已。国内的广播剧市场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上表)可以看出,1998-2…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然而经过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中期两次高潮之后,广播剧的生产走进了低谷,许多电台广播剧的生产出现了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广播剧,广播剧也获得了参加国家级评奖的权利,但广播剧的生产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恢复,广播剧仍然困顿在低谷中而不能走向人们所希望的高潮,这是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子。广播剧剧本来源的枯竭,是广播剧困顿的致命原因。广播剧生产的本子来源有三:一是作家、剧作家创作,二是编辑改编,三是编辑自己创作。先说一,广播剧由…  相似文献   

20.
自1903年英国出现的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算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如DAT、MD等数码音频设备、数字音频工作站等等,为广播剧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结合湖州电台制作立体声广播剧的实践,对多轨录制系统在立体声广播剧制作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