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浩浩荡荡进北平“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人民日报》1948年12月18日这篇头条新闻,使大家坐不住了。在此之前,我们得知:蒋介石诱使傅作义撤到江浙,为他看守江南半壁;傅作义则打算缩回绥蒙,当“西北王”。这都对我不利。我军紧紧包围北平,傅作义南逃西遁两条路  相似文献   

2.
1948年12月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编辑出版的华北《人民日报》以头条大字标题向解放区人民宣告:“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中共中央决定,抽调新华通讯社总社、华北总分社和华北《人民日报》的部分工作人员,由当时原任新华社总编辑的范长江率领,立即北上,准备在北...  相似文献   

3.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一直在北京市做新闻工作。北平解放、我军进城以后,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报是《人民日报》(北平版)。后来,《人民日报》(华北版)迁京,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市委的机关报就改为《北平解放报》。为了支援新解放区,《北平解放报》在1949年7月停刊,全班人马——除留几个对北京比较熟悉的年轻记者外,都随军南下。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委没有机关报。但是,市委对宣  相似文献   

5.
曲辰 《档案时空》2003,(9):15-16
危险的敌人!”“废物”,抓到他也呕气。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纬国曾试图绑架傅作义,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由当事人披露出来。“平津战役”是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方针,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目的是争取和平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损失。但傅作义在北平城里拥有重兵,故仍持顽抗态度。为了以军事压力迫使他走和平道路,1948年12月毛主席命令东北野战军先打张家口。张家口是傅作义的生命线,既可从海上南逃,又可从陆路西撤,自然要拼全力保住,于是派出他的主力35军驰援,35军一离开北平城,就被我军分割包围,全歼于新保安一线。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6.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7.
最后一次“跑反”诸葛亮没有设过“空城计”,这故事是罗贯中妙笔创造,谭富英们唱出名的。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同志确实设过一个“空城计”,并亲笔写新闻,吓退蒋(介石)傅(作义)军。当时《人民日报》正在“空城”中,搞了最后一次“跑反”。 1948年秋末冬初,蒋家王朝的寿命屈指可数了。东北解放战争已近尾声。华北我军围攻太原、解放包头。华东我军解放济南。西北我军在陕(西)中战役歼敌3万,进迫西安。中原我军解放郑州,再克开封。“蒋介石傅作义穷极无聊,派遣第94军及若干骑兵,采取所谓攻心战术,沿平津线南下,企图冒犯石家庄一带。”当时以及事后,许多人都说这是它的一次回光返照。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料》2007,(3):51-51
《人民晚报》是北平解放后出版的第一个晚报,从1949年5月1日创刊,7月31日停刊。在此以前,从1949年3月15日起《人民日报》已由河北平山迁至北平正式出版。不久,人民日报社认为,除日报外,还应该出一个具有辅助作用的晚报,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人民晚报》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到了中央身边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我胜敌败的形势更明朗了.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战略要地石家庄,华北全境除平绥(远)、平山(海关)两路沿线和太原、保定、安阳等极少数孤立据点外,庆获解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撤销两个中央局,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成立华北军区和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大进一步. 华北局决定,原两个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原《晋察冀日报》所在的晋察冀边区所属北岳区,《人民日报》所在的晋冀鲁豫边区所属太行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是华北两个著名老根据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1月中旬,我当时是北平四中初三甲班的学生。那时,解放军已包围北平,并占领了西郊、南郊等战略要地,城里经常听到城外大炮轰鸣声,学校早早就放了寒假。一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林家良来找我说,学校被国民党的兵占了,好像是傅作义的什么炮兵团,把学校的大操场挖了好多大坑,修炮兵工事。高年级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学校向国军提抗议,希望我们一起去参加,人多力量大。我和林家良都觉得应该去,并分头去约了我们班几位要好的同学。第二天上午10点钟,我们聚集到学校的大门外面,大都  相似文献   

12.
《档案天地》2020,(4):18-19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此举令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北平守军最高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将军顺应时代及人民的要求,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三明市委善于运用报纸批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日报记者吴昊在《三明之“明”》这篇报道中(见今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已有论及。我想着重谈一谈我们编辑部如何创造一个开展报纸批评的良好环境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开展批评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忆萧也牧     
最早闻知萧也牧这个名字,是我初到晋察冀平山的那些日子。1948年春上,北平地区“四月风暴”之后,党把我们调出北平,途经沧县、泊镇、石家庄,来到平山的岗上村,参加了以冯文彬同志为团长的土改工作队。村上住着一批刚从延安来的作家、画家。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解放区很多作家的名字、作品和他们的生活,其中就有萧也牧。他是来自上海的青年作家,原是个中学生,很有才气,小说写得很生动,很吸引读者,北方语言用得很妥贴、生动,人很乎和,会讲故事等等。萧也牧住的村子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她经常来采访,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多了。她每次采访都很认真,  相似文献   

16.
<正>傅作义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彭真同志评价他:“傅作义将军参加抗日救国战争、和平解放北平、祖国建设工作及力促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的事迹功在史册”。习仲勋同志为其题字:“傅作义将军功垂青史”。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驻地记者90年代新闻作品选评》出版之后,我和其他几位编著的同志一样,仍不断地思考与这部书有关的许多问题。思考的焦点也渐渐明晰起来,这就是: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新闻精品的制作和研究。《人民日报驻地记者90年代新闻作品选评》中所选作品,可以说大多是新闻精品。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舆论导向正确。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世纪之交的重大社会变革,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国上下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掌握着这种时代脉搏,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舆论的…  相似文献   

18.
短有所为     
“看报看题”,这并非经验的经验之谈,是否与报上的有些消息过长有关,不得而知。然而,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时,这一经验却不灵了。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感到好像有一个闪光点紧紧地吸引着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  相似文献   

19.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3,(11):54-55
1949年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开4版),一版头条地位刊出一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北平和平解放。新闻的标题是: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引题)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主题)国民党军已全部出城外听候改编(副题)一版除报头外,共6栏。当时的人民日报为竖排,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题文各4栏长,大字标题,在版面上相当引人注目。一版围绕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还有《和平结束北平战争经过》、《北平介绍》。另外,还刊出两条新闻:《中国农工民主党领袖揭露南京伪政府假和平阴谋》、《中国致公党发表对时局通电》。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电头用的是“新华社陕北31…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87年五月20日从新兵连直接调入政治处搞新闻已有10个年头了,发表稿件有500余篇。上至《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下至驻地市县报纸电台,都用过我的稿子。唯独《解放军报》──我心中的大报没用过我一个字。作为一名军人,一位部队报道员,没能在自己每天阅读的报纸上稿,使我遭受了好多尴尬好多难堪。同事问:“小魏,今年在军报上见了几篇文章。”领导说:“凡是在军报上发表稿件的,记王等功一次。”就这样几句话,足以让~个有自尊心的报道员彻夜难眠(这并非为了荣誉。其实,新闻已给我带来了四枚三等功章)。说到写稿,我在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