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后文人染指把诗词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渐高雅化。少数民族散曲大家贯云石便是当时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贯云石主要通过用典、营造意境、白描三种手法的运用使散曲摆脱低俗,达到"含蓄"。杨维桢曾评价他的散曲有"蕴藉"的特点。尽观其散曲作品,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蕴藉美。  相似文献   

2.
刘效祖是明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他的散曲作品在内容上生动地反映了市井生活与民情民俗 ,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有一定的文人化倾向 ,但仍然保持了元代散曲自然、朴实、真率、通俗、活泼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依照现代学术话语,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总称,从“曲”的层面看,作为合乐而唱的“韵”文学,杂剧与散曲均可归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元代的文学语境,从当时文人的视角观察,散曲与杂剧仍有明显的区分,散曲可归为“乐府”的范畴,杂剧则归属为“传奇”、“院本”一类,它们不仅各有其独立的艺术生命形式,甚至称谓也不尽相同。明代以来,散曲与杂剧的观念发生了微妙的衍变,散曲逐渐与杂剧并称为“元曲”,与元代文人固有的“曲”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元曲”的称谓及观念作细致的梳理.以彰显杂剧与散曲的渊源流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可久散曲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发现,其中"诗"类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所谓"‘诗’类意象",隶属于人文意象,特指以诗人、诗友、做诗、诗作作为审美对象的意象,它们又可分为以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成果分别为中心的三个层次。"诗"类意象的频繁使用使张可久散曲形成了浓重的诗化倾向,其在散曲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呈现出一种趋向:创作主体的自我定位由浪子型向雅士型回归;曲体功能由娱乐性转变为言志化;曲作的审美情趣由世俗化走向典雅化。  相似文献   

5.
周礼静 《文教资料》2012,(26):33-35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也是散曲评论第一人,其曲论和曲作都显示了推崇"阳春白雪"的雅化倾向,明显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本文从贯云石曲论的美学意味出发,结合其曲作的题材特点和语言的蕴藉之美,阐发其大俗大雅的"诗人之曲"的美学追求,以及合理评价贯云石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贯云石是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其近百篇散曲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个元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其爱情闺怨类的作品,在摆脱情感束缚的同时不免流于纵情声色;其叹世归隐类的作品表现出对传统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失望;其写景抒怀的作品,则充溢着浓重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本文从"空间美"的角度略论了意境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写作构思和技术手法的总和,它可以形象地揭示新闻内容,表达作品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度。而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新闻风格,风格的形成是新闻能否更被公众理解、接受的关键。解释新闻语言并提出在新闻作品中语言创作时的一个总体衡量标准——"真"和"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得到了业界的普遍重视,发展迅猛。在面对儿童文学出版"热"、出书"热"、评奖"热"、版权引进"热"的同时,还需要业界的"冷"思考。业界人士需回归理性、回归科学,要着力培养青年作家,打造原创精品,规范各种评奖评优行为,大力推动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形成与成熟过程中,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本:六朝志怪小说《卢汾》、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明代戏曲《南柯记》。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的"槐"意象,在"南柯梦"文本的沿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较清晰看出,作者从初期潜意识受"槐"民俗观念的影响,将"槐"的寓意有意无意地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转化为后期在创作过程中主动赋予"槐"意象新的意义,并且还借用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来对剧情进行再构造。可以说,"槐"意象丰富的民俗寓意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再创造中得到了逐渐丰满与定型。  相似文献   

11.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女作家陈染,八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在文坛上展露头角,陆续她发表过大量散文、诗歌,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普遍为人们所知,作品也开始呈现出逐渐成熟的趋势,不论是在作品的主体框架上还是文体题材上都呈现其独有的特殊性,她的作品被打上鲜明"私人化"的标签。  相似文献   

13.
"矛盾"出现时,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自主探究、分析,或作为组织者,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作品理解、鉴赏和探究的兴趣与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对作品的学习,作品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成其语文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作品的信息,并将"我"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超越。所以,以平视的姿态、"零度"阅读和"超越"的态势进入阅读,则可融写作于阅读之中,实现"读"与"写"的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16.
散曲是元代盛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与传统诗词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但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它又与诗词迥然不同,简言之:诗词贯典雅而散曲尚侄俗,诗词贵含蓄而散曲尚显露,诗词贵庄重而散曲多诙谐,诗词多用比兴而散曲多用铺陈。因此,即使是属于同一题材的诗、词、曲作品,往往在表现手法上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叙写"南洋"土著形象的篇章,由于"南洋"民族生态的复杂多样性,每位作家作品中展现的"南洋"当地人群像也各不相同,然而却几乎同一标志性地呈示出某类相同的文化性格形象图谱,其中"纯性"与"热性"是其主要通约化文化性格类征之一,作家分别赋予了其多重丰富的生动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词人刘过首倡的"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创作,在雍乾朝得到52人唱和,存词315首,唱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浙派为主的大唱和,承脉朱彝尊体物词创作风格并不断创新,在钩■事典的极致化、吟咏对象的冷僻化、创作视点的散片化、道佛文化的审美化等方面,显示了雍乾朝词人们的探索。但是,这些唱和作品,在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追逐浙派之末流,失返其根本,出现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张欢 《现代语文》2010,(5):102-103
目前"80后"已成为网络小说的创作主体。而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其创作主体、现状以及作品特色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本文探讨了"80后"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写手特征以及其创作特征,对"80后"网络小说作了一个发展流程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