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秋季,我省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行列,而我校——南安国光中学又是新课程实验的样本校。所以,我非常关注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及在推动课程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按照预定计划,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省级实验工作。据初步统计,今年秋季,又将有1072个县区进入新课程,参加新课程的学生总数将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0%-50%,加上2001年和2002年的实验区,共有1642个实验区、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实验范围的大幅度扩大,使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今年将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参加实验的广大中小学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传达了这样的“奶酪信念”:如果你不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你就会被淘汰;率先变化比对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要强得多。2001年9月,我惊喜地发现我们教育领域的新奶酪———课程改革实验。我知道:只有锐意进取的人,才能尝到新课程实验的快乐。新奶酪不可能触手可得,你越早放弃旧的奶酪,率先变化,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如今,新课程进入我区实验已有一年半的日子。我要感谢新课程实验,是她让我带领学校教师不断追寻新奶酪,并且尝到了不断找到新奶酪的喜悦。第一,新课程实验让我明白:要…  相似文献   

4.
申建春 《湖南教育》2002,(14):33-34
为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省从2002年秋季开始启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一、新课程实验推广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验评价是课程实验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对课程实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正在启动和发展,而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做出科学的结论,为其成果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急需课程实验评价理论的指导。必须认真探讨和把握课程实验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F0003-F0003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是全校大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课程学习和研究的基地,隶属理学院,属校级基础实验中心。1999年12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10月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省一类优秀课程,2004年12月“加强大学生基础物理实验能力培养”成果获省教改成果一等奖。2005年12月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小心建设点。  相似文献   

7.
万代珊 《内蒙古教育》2002,(2):21-22,45
全国主体教育实验协作组于1999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主体教育实验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有条件的中学要进行‘科学探究’课的课程改革实验”。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协作组又于1999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召开了中学“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规划会议。会议围绕“科学探究”课程的基本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理论研讨,并形成了《“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会议纪要》。我校根据“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总体规划的要求,于1999年12月制定了《通辽二中“科学探究”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07,(3):63-6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育厅[2007]1号)指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和工作部署,我部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决定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2007年秋季,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和陕西省将全面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10年以前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9.
《课改实验通讯》2003,(2):11-13
1.按时进入课改实验。勉县实验区从2002年秋季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面启动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认真执行新课程方案。自我县进入实验以后,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其中小学一年级设置了语文等6科,初中一年级设置了语文等9科。并都设置了地方与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0.
高密市从1995年起,就在全面推选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行政管理和中小学教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从而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创造了基本条件。2001年,高密市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以后,又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组织领导,队伍培训诸方面做了大量准确工作,并于新学年开始后将实验工作全面推开,在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过程中,高密市逐步建立起了实验工作的科学运动机制和服务体系,同时提出有关课程改革实验的10项课题并开展了研究,这一初始阶段的课程改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果,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7,(B09):40-44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以省级为单位实施的。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作为基础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区,首批进入实验;2005年秋季,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秋季,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5省市进入实验;2007年秋季,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5省市进入实验。到今年秋季,全国已有15个省份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12.
我校使用新课改教材(人教版)已经是第二年了,新课程在实验内容上有较大的创新,分组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本文仅对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从化市地处山区。学校分散,办学规模小,开展课改实验困难大。根据我市学校“山、散、小”的特点,我们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积极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2003年4月23日。从化市教育局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部分中小学校校长共40人参加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东山区)现场会,由此也拉开了从化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地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学校被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正式确定为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从此,学校开始了课程改革实验一个新起点,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新课程精神,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教育发生了可喜变化。我省课改实验取得重要经验 自四年前国家级实验区郫县率先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后,到2005年9月,我省所有初中小学起始年级都进入了课改实验。四年来.我省课改平稳推进,效果逐步呈现,实验区中小学教育正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7.
郭振有 《上海教育》2006,(10B):62-63
近日读了语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一位教育局长的课改日记》,很受感动。作陈进兴,福建省一个县级市南安市的教育局长。他当局长,正赶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2年8月,该市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实验。这本《课改日记》是他从2002年8月南安市进入课改实验至2005年7月期间所写的课改日记中,精选200篇汇编而成的。该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南安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三年间走过的不平常的路程,记录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记录了作为一个教育局长,在领导这场改革中的坚强意志、探索精神、执追求和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中的两个问题方家光,张连芳近代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它是介于普通物理实验和专题研究之间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很高的实验能力”这一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除物理系外,还有...  相似文献   

19.
《课改实验通讯》2003,(3):15-18
2002年,我县被确定为省级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一年多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课改实验的各项组织工作和有关方案的制定工作,较为有效地组织实施了课改实验。  相似文献   

20.
《陕西课改实验》2004,(3):44-45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以教科研促课改,促进教师发展。以教科研带动课改,并结合课改精神充实教科研的研究内容,成为仓山区课改实验的亮点。在课改实验中,仓山区立足于学校,立足于课堂教学,以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题实验为突破口,用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以科研促教研,加强研究和指导,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创新点和好经验。并建立同伴互助机制,针对课改实验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在互助中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