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校在创造、传承先进文化代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两课"教师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表率,这主要由"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两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两课"教师自身地位决定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两课"队伍建设,"两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真正做到实践先进文化代表的表率.  相似文献   

2.
担任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两课"教学单位具有自身的特点:无自己的学生、学科多且难融合、教师专注理论工作、弱势学科在学校难入主流、叫板高水平科研的平台不够."两课"教学单位的资源特点和环境状况促使基层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组织内聚力和组织对外形象双方面问题,教师实践化是"两课"教学品牌化的关键.为此需要首先在制度层面多管齐下完善"两课"教师:教师走入社会、普及教师培训、领导转变观念.同时需要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亲身经历、张扬个性、警觉问题、注重实效、鼓励合作、合理制度、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两课"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为适应新时期"两课"教学的要长,"两课"教师应从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总结并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形势下,高职"两课"教学需要"两课"教师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政治思想觉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关注民生与社会洞察力,综合文化素质等四个方面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更好地完成"两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两课“教师魅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提高其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本文在对高职类院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两课"教师的魅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学生认定的"两课"教师魅力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魅力、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形象魅力.学生对"两课"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要求比其他教师高.这一结果对"两课"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价值多元化潮流汹涌澎湃,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连同个人主义哲学涌入国门,各式文化在网上广泛传播,"两课"教师如何在这重重迷雾中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抛弃和改变那些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吴琼 《文教资料》2008,(14):188-189
"两课"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阵地,本文以"两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两课"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郑文姬 《文教资料》2008,(33):209-210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必须深入探讨"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两课"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主导者即教师自身角度出发,认为上好高职院校"两课",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开创外,更重要的是授课者自身必须对"两课"做到真学、真信、真教.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两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探讨了提高高校"两课"教师素质的意义,提出了优化高校"两课"教师素质结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