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宇宙无限多维度空间的形成过程,星体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详细解释了星体为什么会公转和自转,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首次提出了星体的结构是空心球。解释了星体为什么能够悬浮于空中,星体概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子双星     
这些成对的星体残骸为广义相对提供了细致的证据。它们最终不可避免的塌缩,造成了宇宙中可能是最强烈的爆炸。  相似文献   

3.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于2月12日公布了探测器拍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认为是一张“宇宙婴儿”的照片,而且据这张照片推断出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既然是宇宙“婴儿期”图象,顾名思义,这些星云中的物质,自然应该包括银河系、太阳、地球等整个宇宙星体的前身。也就是说,在宇宙起源137亿年之后,地球看到了自己起源物质的图象。大家知道,物质爆炸,任何爆炸碎片的飞射速度,都不会超过爆炸物质本身的光信号的传播速度。比如:炸弹爆炸,爆炸的光信号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弹片的飞离速度。即在飞出去的弹片上,是不可能看到爆炸初期的光信号的。而只有在…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7日,美国宇航局(NASA)天文学家们在距地球2.4亿光年的茫茫太空中发现了一颗正在猛烈爆炸、迄今为止最大最亮的超级新星,并预期类似的"太空烟花汇演"会在距地球不远的星体上演。  相似文献   

6.
海外新知     
《自然》:令天文学家惊讶的是太阳系边缘的彗星状星体和星云拥有大量的卫星,以前,人们一直以为这些很轻的星体无法吸引住卫星。由于相信对KUIPER星带中星体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可能是引力的产因,科学家想通过观测1998WW31及其卫星与地球同在一直线时所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其具体形态。天文学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但很多人可能观察不到:最早的一次食将在20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星体,它们像真空吸尘器一样,能把靠近它们的物质都吸进去,即使比太阳大1亿倍的星体,它们也照样能吞下去。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入的研究,最终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星体,在这些星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绿色家园行星——地球,能量之母的恒星——太阳,以及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星体中,有些星体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脉冲星和黑洞等等,它们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而在这众多不同寻常的星体中,有一种星体的发现不仅在宇宙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揭开宇宙秘密的金钥匙。这种星体就是有着美丽身姿的脉冲星,它的特征和性质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甚至让我们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0.
坍缩的宇宙     
高运强 《科技风》2012,(17):188
哈勃定律和2011年天体物理学家测定,星体加速远离,从而证明宇宙加速膨胀,其实,加速远离,证明宇宙在坍缩.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不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总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相对宇宙中心,视野圈内前面的星体受到引力大,以极大的加速度、速度远离地球,而地球后面的星体又被加速落在后面.以地球为观察点,星体加速远离,光谱显示红移,一整个宇宙或宇宙中心为观察点,整个宇宙在坍缩.如果处在膨胀期,宇宙外围星体引力势能大,速度动能小,内围膨胀的惯性动能大,视野圈内形成挤压,光谱显示蓝移,宇宙在膨胀.  相似文献   

11.
<正>你想知道星球在诞生前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好好看看这张图吧,图中的红色团块,就是人类观测到的第一颗"星球种子",预计再过1万年左右,它就会变成一颗新星。2014年7月初,日本国立天文台等机构发布消息称,他们成功地在金牛座方向观测到,构成星体材料的气体形成了高密度团块,处于"星球种子"状态。如果对此继续进行观测,有望弄清星体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努力的人,他们都会自带光环。不只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自带光环"一词来形容那些成绩好的或者努力的人。不过,也有一些物体真的是自带光环的,比如宇宙中的星体。宇宙中,很多行星有着华美、绚丽的光环。同学们知道这些光环究竟是什么吗?它们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星体光环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3)
首次提出了引力场场心的概念,引力场球体层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星体引力场球体层叠加产生的场制效应生成的电磁波,在电磁场切割产生的电势差的作用下,各自返回自己的星体,补偿了损耗的动能,总的结果是使各个星体的能量永远保持恒定,指出星体和恒星的场制效应产生的是可见光。首次提出地球的光是地球的动能在叠加区域转换成可见光返回地面的,太阳转换成的可见光是返回太阳的。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可能已探测到超新星1987A的闪光核。让我们来设想一颗星体,它有太阳的1倍半那么大,但是被压缩成一个直径仅有10英里的球体。电子从普通物质中被抖落出来,它们又被紧紧地压入原来物质的原子核中,结果电子与质子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中子。确实,该星体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但它是依靠引力而不是强核力,互相保持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如何利用墨卡托海图投影原理将天空中的星体投影到墨卡托海图上,形成一张以墨卡托投影海图为背景的天体星空图,在该星图上能迅速地完成航海人员应掌握的认星和选星工作,并能简明地掌握天空中星体的相对运动及其移动规律。本文旨在帮助船舶驾驶员认星选星,以及进行天文定位和天测罗经差。  相似文献   

16.
磁星大闪耀     
这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宇宙中最明亮的一次爆炸,天文学家至今仍然就它的起源和意义进行着热烈的讨论。然而,2004年12月27号发生的这次剧烈的闪耀(由我们银河系中一颗奇异的星体所产生)将有助干解决一个困扰了天体物理学界10年之久的谜题——至少某一类以往难以解释的伽玛射线暴也许就可以解释为遥远星系中发生的这种“磁星”(magnetar)闪耀。  相似文献   

17.
《百科知识》2004,(5):13-14
1997年,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罗伯特·基尔希纳接到同事亚当·里斯打来的电话,这位同事与他讨论了宇宙最边缘可见爆炸星体的最新观测情况,并告诉了一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宇宙处于一种无人能解释的力量的控制之下。他们感到兴奋,但也担心受骗,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其他天文学家也观察到了同样的情况,来自太空的数据也证实了他们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月历     
沙肠花月芍奋)j万厅五艺.尽Julg天又学家在一个距离10地球1 0000允年的超新星心脏地带发现了一黔在银河系刀床见过的天体。这个少体被喷射出的星体物质包围着,庄超新星爆炸产生。通过欧洲宇肉充片的xMM牛顿鸡寸线望远镜观察发现,:人这颗蓝色的点状物体发射出来加强X射线每6一  相似文献   

19.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小点发生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组成了宇宙原始的氢、氦及锂等元素,这些元素进一步形成其它元素,最终形成各种星体,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构想的宇宙形成过程。根据目前宇宙的特点,科学家可以预测宇宙形成时的锂的含量,并通过实际观测古老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