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16,(6)
正在河南禹州市城北隅,距钧官窑古遗址不到1公里处,有一座钧丁钧窑。这座窑属于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丁建中创建的钧丁钧艺工作室。在禹州市钧瓷界,不论是钧瓷大师、收藏家、学者,还是一般钧瓷爱好者,只要提起丁建中,大家交口称赞,称他是理论实践合一的秀才大师。丁建中,艺名钧丁,1964年3月出生于中国钧瓷之都神镇。1979年10月入禹县钧瓷一厂工作,不久考入禹县钧  相似文献   

2.
高留芳 《寻根》2016,(4):76-79
正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其独特的窑变艺术,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河南禹州神镇从唐代起就以制瓷闻名,在神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过灰烬、匣钵片、  相似文献   

3.
曹鹏 《世界文化》2011,(1):58-61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书法,雕塑、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陶瓷美术也是如此,而是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钧瓷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而刘福安先生的作品正是极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北有"中原文化",南有"楚越文化",互长互消,一如太极之阴阳两极。在楚越文化影响下创造出的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堪称是"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葩"。"女书"又被称为"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表音文字。它起源和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所以又叫"江永女书"。女书的使用者主要是妇女。"女书"是人类文字史上一个奇迹,主要表现在:1.造型奇:  相似文献   

5.
王兵 《世界文化》2010,(7):22-22
英国一家IT安全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曾尝试当过黑客,其中多数人是由于"好奇"而通过互联网进入他人的账户,也有一些人是为了"图钱"。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7.
蓝菲 《世界文化》2012,(3):18-20
苏珊·桑塔格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女人,她反对任何人对她定性、归类。然而终其一生,她却不知道被贴上了多少标签:"桀骜的叛逆者"、"美国公众的良心"、"文学批评的帕格尼尼"。每个人都试图概括她,却也永远无法概括她。1968年,她亲身赴越南实地考察两周,发表了世人瞩目的《河内之行》。她重视"形式"、"身体"、"表面",她要将"疾病的隐喻"祛除,将疾病从"意义"、"隐喻"的枷锁下解放出来,还疾病以本来面目。她质疑摄影的真实、可靠性,因为她深知没有人知道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会如何演变,并且还指出摄影有将现实碎片化、将灾难与惨剧美学化的危险。在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颁奖仪式上,面对以色列人,她却针针见血地指出除非以色列人退出占据的巴勒斯坦土地,否则不会有和平。莎士比亚说过:"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然而恰有这样一个女人,一生热衷于与强者为敌。  相似文献   

8.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3,(10):49-51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曾从报刊上读过收入这本诗集部分短诗,譬如《狗叫》,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声狗吠会引来处处犬吠。这里面会有多少诗意吗?看他写道:"难道对门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  相似文献   

10.
卢兴国 《寻根》2013,(4):139-142
山西洪洞寻根 五百年来,有个民谣在齐鲁大地代代流传,妇孺皆知,影响广远。那就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从而,人们把"大槐树"和"老鹳窝"当作了惜别故乡的标志,把山西洪洞认作姓氏的祖地,即所谓"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