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有效引导这些公民参与,将会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处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参与方式以及增强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部门主导公共危机管理的同时,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危机管理中,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危机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提高公众对公共危机的知情权,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大公共危机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危机意识,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通过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公民参与危机管理,不仅表现为个体的单独行动,而且需要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来发挥公民参与的集体力量。社会需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志愿者组织成为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政府不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具有贴近民众、灵活快捷等独有的优势,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中应该且也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认识公共危机和非政府组织开始,指出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一些探索,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率不断攀高,公民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公民参与危机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导致他们的参与在法制意识、能力、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建立法律机制、完善培训组织、建立公民参与的应急机制、培养公民意识等方式,给公民参与危机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褚松燕 《红领巾》2004,(6):19-21
政府治理陷入危机实际上是风险社会的一个表现,其核心是社会资本的高度离散.当前中国所处的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性风险与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后现代性风险混合在一起的双重风险社会,化解政府治理危机的关键在于以推动公民有序参与为契机来构建新型公共治理结构,将政府治理危机化解为增强政府社会资本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众的危机意识淡薄,防范和处理能力匮乏,参与危机处置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危机教育要融入安全文化建设,应从忧患、互助与博爱三个层次来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应从普及教育提高和行为演练两个途径来提高公民的危机应对能力;应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全民危机应对和参与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政府与公众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危机损失。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善后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频发的公共危机要求政府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共危机善后机制。通过分析当前善后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善后资金监管机制;健全公共危机保险体系;加强灾后审计工作;完善公共危机立法体系;重视灾后心理援助计划;健全公民参与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运用社会组织与公民力量积极预防危机、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8.
吴春华  温志强 《红领巾》2005,(3):6-8,60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特别是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凸现出众多问题,引发了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的研究。要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应注重公民社会的全面参与,提高社会自我救助能力,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沟通团队,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区危机事件管理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池州市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弊端主要包括:缺乏危机意识;危机应急处理预案不健全;缺乏公共危机的预警体系;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常设性、综合性的危机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1.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is 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ool that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educational programs. This analysis is critical to documenting the changes in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that result from community based K-12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s. We review SNA and show an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n a school-centered, community bas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search (CBEMR) program. This CBEMR employs K-12 students,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employees,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local businesses, colleges, and community volunteers. As citizen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collaborators create a database of local groundwater quality to use as a baseline for long-term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and public education. Past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reliability of data generated by students acting as scientists, but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relating to power dynamics, social capital, and resilience in school-centered CBEMR programs. We us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gathered from a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conducted in five states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SPSS and NVivo data were derived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irty-nine participants before and afte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CBEMR. Pajek softwa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participant centralities and power brokers within network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ocial capital and resilience in social networks after participation in the school-centered CBEMR program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Limiting factors to the CBMER were based on the educator/administration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参与所具有的价值,即公民参与蕴含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公民参与蕴含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利于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进而揭示了社会民主进程与公民参与的本质联系,即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时,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培养公民参与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教育灌输,舆论引导,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社会参与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必要性。从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宣传等几个方面对公共危机管理中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时出现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反映到网络舆论中就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抗。网络公共舆论常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造成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又反过来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稳定构成极大杀伤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可从四个层面展开: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危机事态;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控制;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很多。基于人大2005年的综合调查数据,从公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以及社会资本测量指标——社会信任和社团参与等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上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社团参与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有着明显的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议题,它不仅是公共文化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科学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公共文化职能部门"失灵"的有效手段。浙江景宁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了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景宁实践的启示是: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民的有效参与,需要拓展公民参与的形式、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完善政府的民意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