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区域地理学家刘君德教授发现"行政区经济"现象,并提出其概念、特征与理论框架。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用"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也不断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行政区经济"理论在行政区划、区域规划、区际利益协调、都市圈建设,在新兴产业旅游、金融发展等现实问题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成为深入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经之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行政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富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本文就此进行了理论上的回顾与阐述,最后对"行政区经济"的发展前景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为此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两省一市的行政格局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进行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上海的核心作用,苏浙两省和上海的互动,跨行政区的政府行为,跨行政区的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撑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政区的公共合作,设立跨行政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行政区经济是政区地理研究的对象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经济阻碍了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都归咎于制度.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制度的作用,新经济制度学的发展,重新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模式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也显露苗头,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文章从科技资源的稀缺性、空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政府增加(准)公共物品供绘画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把它们归纳为三种模式,并在总结欧盟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区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体系等综合方案,从而淡化、弱化乃至消解我国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所导致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清华 《科教文汇》2008,(23):195-196
区域政府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两个以上为促进区域发展而寻求相互协调与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公共事务综合治理而构建横向的政府组织机构的集合体。区域政霄管理深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行政区经济的影响。目前长三角区域政府管理的共识逐步形成,已取得了一定的现实绩效,但也面临着问题和困境,亟需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区域政府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两个以上为促进区域发展而寻求相互协调与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公共事务综合治理而构建横向的政府组织机构的集合体。区域政府管理深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行政区经济的影响。目前长三角区域政府管理的共识逐步形成,已取得了一定的现实绩效,但也面临着问题和困境,亟需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国外区域合作协调机构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合作协调机构是区域经济-体化的必然产物,它既是解决科层组织的"行政区"界限与区域经济活动的开放性两者之间矛盾的理性结果,又是满足单个行政主体难以应对区域公共事务急剧增加的现实需求.国外常见类型协调机构有三种类型,其产生缘由与权限各异.通过国内外协调机构比较研究,就其权力来源、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行规范和多元参与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政区经济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经济类型,众所周知,其最终会被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所替代,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新制度经济的交易成本理论对转型经济中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包括计划向市场转型时出现的行政区经济的局限性,阐述了其形成的根源,认为过高的交易成本使得行政区经济始终处于一种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美光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83-1187
 本文围绕区域知识能力、区域知识吸收能力和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综合评价展开,根据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揭示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知识能力和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创新型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2012—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缺少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3组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门槛特征和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了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分区域的情况下,创新型创业均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影响程度各区域存在异质性;全样本和追赶区域均存在2个门槛值,随着创新型创业水平跨区间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也有所增加;创新型创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间接推动经济增长;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创新型创业正向经济效应的发挥。因此,各地政府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市场化水平,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螺旋互信息算法,基于SCI-E数据库,对我国2013—2015年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23个省级行政区政产学研合作体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区政产学研合作体系的耦合效应比较差,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优化程度、结构性条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科技人才流动?基于科学文献大数据,本文利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及城市内部科技人才流动,对自然科学领域、非相邻城市间及省际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更大;区域一体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才向中小城市聚集;在高校资源越丰富,创新产出更多,第三产业越发达且高铁开通的城市,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越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作用存在多方面的“马太效应”。本研究为优化人才资源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治理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蓝黄经济一体化战略作为山东省经济区域一体化重要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山东经济建设新的步伐。但是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不是简单的蓝黄经济的叠加。在一体化过程中,由于利益冲突,文化层次不同,电子政务水平不同,第三部门不够完善以及"行政区经济"的存在,为一体化的进程产生种种阻碍。实现政府协同,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和谐文化,完善和发挥第三部门作用,将有利于推进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 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一般 以县城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属于 国民经济最基础的财政单元。实施 "县域突破",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就 山东省荷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所面 临的若干体制、政策性制约因素及 其对策做如下分析。 一、荷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 面临的体制和政策约束 (一)现行财政体制制约县级财 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影寻踪的区域协调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来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构建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系统、人口社会系统、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找出限制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效率DEA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迟国泰  隋聪  齐菲 《科研管理》2010,31(2):94-104
摘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指标的海选和筛选构建了适合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投入与产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评价准则,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把14个省级行政区分成好、中、差三类,建立了基于超效率DEA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对中国14个典型的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聚类把科技实力接近的省级行政区分成一类,分别对每一类的省级行政区用DEA方法评价,避免了把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弊端。二是通过对输入冗余和输出不足的计算,揭示没有达到效率最优的省级行政区的科技投入过剩和科技产出不足。根据这些科技投入过剩和科技产出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通过科技对经济的影响准则来兼顾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了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胡明铭  徐姝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19-120,126
本文针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湖南当前应选择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为主并兼顾跨行政区创新系统模式进行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强度的分析框架,通过收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能源强度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高能耗工业部门,提高了能源强度,其"量变效应"为正;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提高了各省级行政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能源强度,其"质变效应"为负;但外商直接投资的"量变效应"强于"质变效应",在整体上提高了能源强度。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