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人们往往还是谈"性"色变,对性讳莫如深。每当孩子问起家长他们从哪来时,大多数家长只是含糊其辞,甚至还故意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欺骗孩子……结果则影响了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掌握及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建立。生物学科的某些知识内容与性教育知识密切关联,在生物学课堂中渗透性教育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孩子的成长,时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做好家长工作,就迈出了幼儿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而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罗阳佳  李擎 《上海教育》2011,(14):43-43
违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而进行的超前学习,只能更早一步地往孩子脑袋里填塞知识,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论调完全是对家长的误导。暑期未到,各类辅导班的宣传单便如雪片般飞进千家万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天才宝贝集中营""精英宝贝课程"……各种蛊惑人心的广告词无疑给家长们本已焦躁不安的内心火上浇油。如今不少家长甚至把"起跑线"提早到了幼儿园阶段,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游戏的小伙伴。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人际交往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协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之人",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不满意的是"不用功学习""贪玩",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儿童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快速成长成为家长和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加倾向于让孩子更早接受以后要学习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反而制约了孩子的成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标准,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刊2011年1月的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与前瞻》的文章,其中提到,从北京地区对中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47.0%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青春期教育,36.8%的家长"只有在孩子问及时才告诉他/她",仅有15.2%的家长会"主动积极地向孩子宣传"青春期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家庭的青春期教育明显薄弱。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青少年平稳地度过青春期这一人生关键时期,家长是否作为、能否作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徐勤玲和韩健从家长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智慧的教育策略,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贴近孩子的实际,教育而不灌输,引导而不强求,引领孩子自我走向价值。这种巧妙的谈话方式不仅对家长,而且对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8.
杨学福 《宁夏教育》2011,(10):21-21
要有一颗责任心。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说:"老师您说的孩子听,比我们说的管用多了。"这一点足以说明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以简单的传授课本知识为目标,而更多的应该以帮助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为己任,把"做学问"与"做人"等同起来,在课堂上不是单纯的依靠灌输性的教学为手段,而是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为目标,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是应该把自己的责任看的神圣一些,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10.
共情是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培养"共情型"家长,就是让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经过充分的体验和同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沟通,能够和孩子产生共情。培养"共情型"家长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建立家长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13.
傲雪 《家长》2012,(2):55-56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切忌在孩子闹情绪时"针尖对麦芒"。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坎儿"。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情绪忽高忽低,逆反心理很强,不愿听从家长的劝解,有时还会故意犯错。  相似文献   

14.
江淮咸货:我建议: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要知道"第一"只有一个,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了解孩子的困难所在,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此而努力。多与孩子在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挫折方面进行沟通与探讨,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光明老师:家长努力创造"学习型家庭"的氛围。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爱学习,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6.
丝乔 《家长》2011,(6):19-20
只要能够找到有针对性的"替代法"管教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再和家长对着干,而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管教。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时代教育》2010,(9):122-122
"问题孩子"的根源在"问题家长"。要与孩子沟通,首先要读懂孩子,在沟通的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云霞 《成才之路》2010,(36):I0032-I0032
"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中国父母及长辈们对待家中下一代的态度。随着孩子的越来越少,其"宝贝"程度呈直线上升趋势,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单独出门,加之独生子女天生的孤僻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中"宅"着,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体育"冲击。  相似文献   

19.
华美霞 《考试周刊》2010,(38):40-40
很多家长曾经和我探讨:"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呢?"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让孩子多读书吧!"虽然显得有点急功近利,但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却是不争的事实。的确,语文知识的积累与丰富离不开阅读,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0.
源妈 《生活教育》2011,(5):84-85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某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