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制造标准件的划一的教育方式,这使个性化教育受到了限制和压抑。这种偏向给语文教学造成的恶果尤为严重,其表现主要有目标错位、功能错位、角色错位等方面。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发展个性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解放教师的教学个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塑造学生个性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的个性是人格素养和文学素养上升到一定高度而形成的产物。因此,语文课堂要成为展示教师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体现语文教育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采取讲解演示和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崭新的教育理念势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教育,尤其要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领悟如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在课堂上要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质疑的权利,而不是片面追求共性,要求全班学生都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和标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和质疑的权利。孩子是个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应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信学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潜能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诚然 ,学生的主体性犹如水流 ,教师要正确予以疏导 ,使之流入高尚人格的大海。教师完美的人格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基石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德性影响学生的过程 ,也是学生汲取知识、形成个性、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处世、甚至性格、气质都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普通中学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教育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就要强调育人,要培养人格完美,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化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阶段的教育,尤其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独立的个性,重视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教师要用美好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铸就民族未来的奇光异彩。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除了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小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小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好教育观念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独立个性,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和创新个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好教育观念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独立个性,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和创新个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人文学科教学形态之一,其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完成人格塑造与培养就要挖掘传统的教育素材,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刻剖析人物形象,引导中职生感悟人生;创设审美情境,陶冶中职生的情操,以达到现代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建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注意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注意结合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剖析,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学生人格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提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人格培养不仅仅要依靠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一支专业心理教师队伍也极为重要。心理教师不但要有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储备,而且必须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操纵技能。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在评价学生时用多把尺子衡量。这样才能开辟一条新的宽广的人才成长之蹯。  相似文献   

15.
王秀荣老师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追求做一位用语言进行教育的外语教师;提升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充分的发展,既教书又育人,这些教育思想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要坚持不懈,抓好常规教育,细致入微,做好个性工作,不拘形式,建立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现基础性教育目标的同时,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承担着人格培养的义务。小学教学中,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提升;也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用事例直接引导。另外,人格培养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身历亲为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9.
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心理特征、个性基础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如何把共性的教育技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基础完美结合,如何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人格完善和能力发展,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这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价值的引导工作,而非强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学问,更是艺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要调整教师的人才观念、平等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