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使学生学到一定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育部新颁布的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结合教育现状,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时,有必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科学素养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各个国家的标准也不相同。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能力、思维方式,乃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造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化学在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 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 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 社会生活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性化学实验是人们认…  相似文献   

6.
一、测评对象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的初中生。二、测评目的建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评价体系,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坚持正  相似文献   

7.
徐慧诠 《考试周刊》2007,(37):102-103
本文从科学素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从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介绍几点教学策略与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化学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化学教学的目的 课标明确提出: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列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大纲侧重的是对化学基础知似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课标较之大纲,增加了科学探究和学会做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包括对待自然、物质和科学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有对待社会和自身发展方面的情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此,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体现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近几年中考物理在命题方向上发生了部分的变化,如考试内容融入了评价及科学素养的考查。如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题: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时,一位同学  相似文献   

11.
吴忠民 《考试周刊》2012,(25):15-16
按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化学教材正式进入"一标多纲,一纲多版"的群雄逐鹿时代。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滕国斌 《江西教育》2005,(14):78-7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之一,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13.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设计思想:本节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材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新课标是围绕着国家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制定 ,科学素养包括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最核心部分就是受教育者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学史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历史科学 ,其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将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使学生学到一定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科学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通过实验来落实这一内容是最有效且最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更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强调增进学生对科学问题及其科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些新的课程目标,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化学教师唯有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深刻把握住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对未来的公民、现在的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本文是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新课标下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一些浅谈。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技能,又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