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档案》2014,(2):49-50
<正>提起魏竹容,认识她的人总会说:她是个才女。要问第一时间在哪里能找到她,大家一定会说:肯定在电脑前。没错,就象别人对她的QQ印象描述一样:网络达人,才女,好学,敬业。她的微博,就是她性格、人生、事业最好的解读。微博一:语言代替不了行动,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工作讲求实效是她的一贯作风。她最初只是档案局的一名临时打字员,但谁也不曾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仅能求得一份劳动收入、毫不起眼的岗位上,  相似文献   

2.
魏东 《山东档案》2013,(5):58-60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这就是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她体现的是一个家族血脉的生命史,记载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相似文献   

3.
同事说,孔祥芬就像一根永远上满了发条的指针,总是不愿停下来。马路,小巷,哪里脏、哪里臭,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第一次见孔祥芬,她比预定的时间足足迟到了40分钟,这还是她的领导——南宁市江南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覃凤兰多次打电话催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的感想     
《档案时空》2016,(12):12-13
(一)杨君辉作为临澧县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无私无悔地奉献,她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让自己的生命在兰台岗位上燃烧!她说的正是她做的。作为与她同龄的我,着实感到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她这种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的精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同事说,孔祥芬就像一根永远上满了发条的指针,总是不愿停下来。马路,小巷,哪里脏、哪里臭,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大半生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做记者——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她愿像一捆麦子迸裂成面粉那样,粉身碎骨,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7.
艾民 《新闻与写作》2006,(11):25-27
大半生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做记者——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她愿像一捆麦子进裂成面粉那样,粉身碎骨,无怨无悔[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到哪里去找新闻?”这是许多新闻记者感到困惑的事。其实,天天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一种新闻矿藏。只要做个有心人,完全可以从一些不起眼的广告中寻得新闻。  相似文献   

9.
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妈,跟其他做妈的都一样,也关心儿子,只是关心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例如清朝的孝圣皇太后,她的儿子,也就是乾隆皇帝,晚上要过夫妻生活,孝圣皇太后就指派一群太监帮她关心关心。乾隆  相似文献   

10.
整理者:一个人做一件事容易,而坚持几十年执着地做一件事.那就不容易了.我面前这位头发已渐渐发白的女性,几十年来就忘我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为史量才竖碑立传.她,就是上海一名普通退休女教师庞荣棣.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0月12日,我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坐在县委组织部长的面前。她问我:“你愿不愿意到组织部做档案工作?”我没加思索就回答说愿意。她又问我为什么?我至今仍然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说的每一句话:“我觉得干档案工作更能发挥我的书法和手工特长,再说,我是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工作。”那时的我甚至连“组工干部”这个词都不知道,想法就这么单纯。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新闻世界》2007,(5):42-42
妻子是个小尾巴,我走到哪里她都要问到哪里。我厌烦,她却乐此不彼。可是,这个小尾巴却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深夜永远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爱书一家亲     
1994年我从加州来到纽约,搬进再婚妻子瑞贝卡的公寓。纽约的房子很小,房间里塞满了她和她7岁的女儿玛拉的东西,哪里还能放下我的东西呢?最重要的是,哪里放我的书呢?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还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我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教室以外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接触较多的是王凤珠老师。她有点与众不同,总是日复一日地做卡片,这是她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工作。和王凤珠老师熟悉后,知道学农业出身的她就是周积寅老师的夫人,还知道他们在共同完成一部著录类的大作。后来有幸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小说集,他提出的“猎鹰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谓“猎鹰理论”源于卜伽丘的《十日谈》第5日第9个故事前的引语,说的是一个名叫费得里哥的男子,为了追求一位阔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能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海泽从这段引语中悟出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作者经常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认为,海泽的“猎鹰理论”对于记者如何提高人物通讯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不妨也这样问一问自己:“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通讯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通讯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的记者能经常这样  相似文献   

16.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在叶军长家楼上住过的外国妇女。我一到云岭,乡亲们就告诉我:那位外国妇女,曾在日寇飞机轰炸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中国孩子的命。他们要求给打听打听,现在她在哪里?听完叙述我才明白,她们所说的"外国妇女",就是那位中国  相似文献   

17.
手指     
我的第一封情书是写在斯瓦普娜的背上。那年我16岁,而她刚刚满14岁。那天我父母和姐姐出门买东西,斯瓦普娜像一只蝴蝶翩然飞进了我家。她穿着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发丝闪亮。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是从哪里突然来的一股冲动,抱住她狠狠地吻了她,然后把她带到我的床前。  相似文献   

18.
数字是从事实中分析、归纳、抽象出来的,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服务。新闻采写需要做一做"数字还原"的功课,审视一下这个数字是从哪里出来的,产生数字的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数字产生的方式合理不合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需要调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背后有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塔里木深处石油物探局地调二处广大职工,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了保持山地勘探攻关的任务顺利完成,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他们就奉献在哪里。尽心尽责为塔里木找油找气做贡献。野外风餐物探局地调二处2316队广大勘探队员以找油找气为己任,他们四海为家,风餐露宿,艰苦奋战,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为石油勘探开发积极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接受采访任务时,我们电台领导说:“程芳明这个同志值得宣传!”来到蓉江镇广播电视站站领导头一句话就是:“程芳明工作上无可挑剔!”可是,当笔者找到程芳明向她说明来意时,她却说:“我不值得宣传,不要写我!”这一推一挡的两种态度,更加激发了笔者深入采访的兴趣。和所有跟程芳明打过交道的人一样,笔者先感受到的是她的那一份——浓浓的广播情程芳明年幼的女儿一直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停电。因为只有停电了,妈蚂才有时间去陪她。她曾经对程芳明说:“妈蚂,你再也不要做播音员了。自从你做了播音员,就没有带我去散过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