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②,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其为完车也③。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④。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⑤。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⑥。虽然.车仆马毙⑦。而患不及辙⑧。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⑨。  相似文献   

2.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相似文献   

3.
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二人以“轼”“辙”为名有何寓义呢?请看苏洵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  相似文献   

4.
读《教育艺术》1999年第7期载《苏东坡与素质教育》,对苏轼名字的寓意,特抄录苏洵《名二子说》,以供参考:“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的意思,“轼”是供人扶手,不比车的必要的那些部件;然而缺了轼,车又似乎不算设置完善。显然,苏洵是以深刻的阐释表达他对儿子的勉励和警戒;流露出慈父般的一丝忧虑。而对苏辙呢?“辙”是车道…  相似文献   

5.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相似文献   

6.
苏轼姓苏名轼。其父苏洵曾揭示其取名本旨云:“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嘉佑集·名二子说》)取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励以成大器”之意。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苏轼的称谓约有十数种,今据子冉先生《苏轼的称谓》择其主要者加以补充说明,并作一点考证,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8.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9.
耳熟能详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古圣人韩愈对教师涵义的诠释。在那时,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相似文献   

11.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  相似文献   

12.
操舟若神     
李琪 《现代语文》2004,(12):9-9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深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之友》2010,(7):42-43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风兮风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郁曲邻曲,无伤吾足!”  相似文献   

14.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15.
《广东教育》2006,(12):52-5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然后完成后面1—5题。(1、2题只选做一题,3、4、5为必做题)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人。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  相似文献   

16.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  相似文献   

17.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兽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予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18.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大而啸,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日:“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④,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相似文献   

19.
韦秉文 《新读写》2009,(11):42-45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唔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相似文献   

20.
[原文 ]送董邵南序①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②。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③怀抱利器④,郁郁适兹土⑤,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 仁者⑥,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⑦,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⑧,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⑨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⑩。董生勉乎哉 !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1},而观于其市 {12},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13} ?为我谢曰 {14}:“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注释 ]  ①选自《韩昌黎先生集》,文章题目有的版本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