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率真而震撼人心。二、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  相似文献   

2.
1.理解抒情诗直接抒情特别是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2.指导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如了解写作背景、抓住表现特征、分析描述的形象、理解关键词句及反复诵读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理解《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的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写人抒情,《就是那一只蟋蟀》、《致橡树》和《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借物抒情,《致恰达耶夫》的直接抒情等不同抒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结晶,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就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而言,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歌贵在含蓄,直接抒情往往因感情无所附丽而显得生硬,因而多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或写景,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凝结心灵情感的艺术,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清闲恬淡。读诗时要把握诗情,直逼心灵,才能正确领悟作者的态度观点。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因此就需…  相似文献   

5.
抒情性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诗歌的艺术生命。抒情诗自不必说,就是叙事诗,固然需要叙事,但也必须用抒情的方式、抒情的语言、抒情的笔调,借叙事以抒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诗歌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诗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就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我们”,即包括诗人在内的亿万人民。“我们”以炽热的感情反复向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急切地寻找周总理,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依恋、思念之情。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种种方式来抒发诗人感情的一种抒情方式。借助叙事来抒情,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是在客观叙事中加上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考中 ,诗歌鉴赏题所涉及的一般是中国古典诗词。虽说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层次中最高的一个 ,但试题所涉及的只是“初步的”鉴赏评价。只要学生研读一定量的作品 ,积累一定的知识和做题技巧 ,是可以突破的。古诗词从表现风格看 ,可分为婉曲与真率 ,即常说的曲与直。本文拟从这两点入手 ,对鉴赏题中经常涉及的表达技巧进行简单的梳理。从抒情方式看 ,真率就是直接抒情 ;婉曲就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 :“日暮征机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李白 :…  相似文献   

8.
抒情,对诗歌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诗歌为什么要抒情? 第一,是诗歌的作用所决定的——诗歌是以情感人,是通过感情的抒发来实现其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舜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个纲领性的诗歌理论(这里所说的“言志”,实质上就是抒情)。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鲁迅在《诗歌之敌》中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说:“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托物言志等。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带任何"附着物",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直接表明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政治态度。"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  相似文献   

10.
<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其中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说明在诗歌的写作中基本不用,这样就剩下了四种。而高考主要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的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多种:一、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11.
《长城与运河》最大的抒情技巧是“意象抒情”,这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形成了四大板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第一板块研究本诗描写意象与蕴含情感,主要研究诗歌表层描写意象与深层情感,以及情感提炼方式,这是研究诗歌“说什么”以及解读方式;第二板块研究本诗意象抒情建构技巧,主要研究本诗的抒情技巧是意象抒情,以及这一抒情技巧的抒情效果、运用写作注意事项,这是研究诗歌“怎么说”以及解读方式;第三板块是拓展阅读,是运用第一、二板块文本深层意蕴解读方式与文本建构技巧解读鉴赏同类文本,既是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阅读文本,也是在同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巩固知识;第四板块是迁移写作,是将第二板块中的文本建构技巧迁移运用于同类文本写作,它既是这一技巧的写作运用,同样也是在写作运用中巩固、深化这一技巧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相似文献   

13.
综观李商隐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独特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抒发的婉曲李商隐的诗歌很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使诗歌的艺术构思千回百转,一波三折,做到了“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亿语)。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五册收录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不长,解读却也不易,关键是“思君不见”一句中“君”作何理解。此虽一字之微,却关涉对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抒情主旨的把握。目前对《峨眉山月歌》的解读,比较通行的意见认为它是一首思念友人之作。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认为是“怀念住在附近的一位友人”,《唐诗鉴赏辞典》则比较宽泛地说是“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人教社配编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基本采用了沈祖棻的观点,认为“君”是诗人思念的…  相似文献   

15.
从套语、结构来看,左思《咏史诗》有意继承了汉魏时代古诗的风格与技巧。在原型的层面,《咏史诗》创立的五言诗中的“寒士”原型,是对《十九首》“游士”原型的窄化与发展。在晋代,拟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诗歌写作的抒情策略。拟作类的诗歌写作化身为接受与创作兼具的抒情表演事件,具有了仪式性品质。诗人通过拟写活动建立与文学经典的互文性,在文本的对话中建构与现实有疏离感的文化空间,获得诗歌的美感与意义。诗人以拟作的形式对古诗风格的延续,是这一抒情策略的生动演示。左思未囿于风格化的抒情策略,从文学原型上完成了对古诗抒情范式的接受和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古诗歌运动以“形式范导抒情”为要旨的律化运动中的大家。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备考中要科学研究抒情方式的内涵、手法与答题方法,并辅以必要的一定量的训练,才有可能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获得好的成绩。一、古典诗歌抒-隋手法例析诗歌抒情方式研究的是诗歌如何抒情。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法从大类来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即事抒怀、借古讽今、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抒情、运用修辞强化抒情等。下面举例阐述一下,让大家对抒情方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考点点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也指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或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同时,诗歌因为讲究形象思维,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有时是以比喻或比拟的形式出现(如虞世南的《蝉》)。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在于识别诗歌塑造的形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或表现形象的,作者塑造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本职在抒情。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一九二○年初写给宗白华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指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到三十年代中期,他又说:“诗歌的形式当用以抒情。”(《答蒲风问》)从我国历代诗歌的发展看,他的观点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屈原与郭沫若 ,一古一今 ,生活的时代 ,相隔数千年 ,但是他们的诗作 ,都感情丰富 ,其动人的情思 ,尤能扣动读者的心扉 ,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成为不朽的乐章。分别选自《九歌》与《女神》的《湘夫人》和《炉中煤》 ,是屈原、郭沫若的单篇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者都以抒情见长 ,都是情思绵绵、“剪不断 ,理还乱”的抒情妙品。然而其抒情方式 ,却有同有异 ,甚至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本文就这两首优秀诗歌的抒情方式 ,加以比较 ,以求其同而别其异。一、想象的手法《湘夫人》与《炉中煤》 ,二者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只是后…  相似文献   

20.
<正>《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被收录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此文以“纪念”为核心,以“抒情”为要旨,同时以犀利尖锐的笔锋加以“叙述”,在文风上将杂文的批判性、斗争性与散文的抒情达意功效相呼应,二者的互动生成了一种鲁迅独有的杂文式抒情笔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文再次解读不仅符合其文本特征,且具有切实可行性。写人自然掺杂叙事,叙事不外传情,传情必讲方式。《记念刘和珍君》自问世以来,不断被奉为经典传诵,且常“驻足”于中学语文教材,文本所富含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复杂情感,并非通过单一笔法达成。对于此文,该是常读常新,常读常解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