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僧皎然历来被公推为唐代诗僧之冠。《全唐诗》收录的皎然诗共474首,绝大部分都是他写湖州或在湖州所写的.他几乎写遍了湖州的山山水水和风物风貌.研究皎然的生平、皎然的湖州诗和皎然成就的形成原因,对宣传湖州、建设浙江文化大省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皎然是湖州人,著名的诗僧,以诗首写茶道而开茶道之源。陆羽以湖州为第二故乡,诗人,著名的茶圣,以撰著世界首部茶科全书《茶经》而兴茶饮之风。颜真卿曾任湖州刺史,诗人,著名的书法大师、文字音韵类书编纂家,是皎然与陆羽的贵人、兄长、茶友。对释皎然与陆羽、颜真卿的“缁素忘年之交”进行探讨与论述,兼及“以茶论道”的初步考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在其《诗式》中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主要由于谢诗符合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善于锤炼佳句,创造意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过真正的仙人,就跟鬼神一样,只有在传说、故事当中才有.唐代大历间,江南大诗僧皎然、大书法家兼名臣颜真卿和茶圣陆羽三人,同时与湖州杼山有着一段深密的关系,自然大大增加了杼山的知名度.杼山高不过数百尺,周围也不广,因了这三人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山不在高,因人则名”了.皎然的诗集有称《杼山集》的,他的诗论有称《杼山诗式》,都因了他久住杼山妙喜寺的关系.颜真卿其时  相似文献   

5.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6.
大历之后的中唐湖州著名文学家,主要是孟郊、沈亚之.分述如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两次应试不第,四十六岁(796)中进士,五十岁才任溧阳尉,后辞官奉母归湖州.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余庆召他,五十六岁时作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元和九年,郑出征兴元,又召为参谋,病卒于赴任途中.  相似文献   

7.
唐代常熟文学以诗歌为主体。邑人诗僧常达的五律组诗《破山山居八咏》饶具禅理禅趣。来常熟游览并留下诗篇的有常建、皎然等。常建题写于常熟破山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最杰出的名篇之一。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张旭与常熟也有一段因缘。  相似文献   

8.
湖州杼山妙喜寺是陆羽撰著《茶经》的所在.据史书记载,妙喜寺又名妙峰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旧址在湖州城西之金斗山,唐太宗六年春二月移额到杼山.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湖北竟陵(现天门市)人陆羽(鸿渐)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湖州,并与杼山妙喜寺主持僧皎然成为“缁素忘年之交”.此后,陆羽长时间住在湖州,遍访湖州及附近县、乡山水,考察茶山,亲躬茶事,经过研究而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学专书《茶经》.陆羽  相似文献   

9.
(一)皎然上人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音匀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  相似文献   

10.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皎然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的《诗式》是唐代诗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总结了唐诗由兴而盛的成功经验,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诗由盛而衰的过程。在《诗式》中,他提出了“五格论诗”的诗论方法,这“五格论诗”的方法和皎然的文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方法自身的矛盾,也表现出统一于文艺思想的倾向,既显出矛盾性,也显出统一性。本文拟就皎然诗评标准内在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提出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张锡厚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①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旧唐书》卷111本传谓:“适少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  相似文献   

13.
皎然,字清昼,唐著名诗僧.本姓谢,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长兴)人,居杼山,曾与颜真卿、陆羽等诗人倡和、晏游.诗以隽丽见称于世,但部分篇什多含佛家思想.著有《皎然诗集》.杼山禅居奇赠东溪吴处士冯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野风吹白芷,山月摇青轸.诗祖吴叔庠,到君才不尽.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澄澈湘水碧,泬寥楚天青.时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昔贤敦师友,此道独君行.既得卢霍趣,乃高雷远情.别时春风多,扫尽雪山雪.为君中夜起,孤坐石上月.悠然遗尘想,邈矣达性说.故人不在兹,幽检惜未结.  相似文献   

14.
皎然的诗论中关于意境论的建构不仅在唐代诗论中极具代表性,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意境理论中,皎然将禅之心境、道之意象、儒之比兴综合起来论诗,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州诗歌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一样,唐代是黄金时期,清代又呈现复兴的情况.清代湖州诗歌的复兴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诗人及其留传的作品之多,为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及.据部分资料统计,清代留有作品的湖州籍诗歌作者有160多人,加上词人,总共有200多人.而六朝至明代,湖州籍的诗词作者留有作品的,总计只100人左右,与有清一代相比,数量上相差较大.而且清代的诗歌作者,大多都有诗歌集子.  相似文献   

16.
有唐一代,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一时名家辈出,群星璀灿.其间有不少名家来到了湖州,留下大量有关湖地风光的瑰丽诗篇,但出身在本地的却很少.按《嘉泰吴兴志》编撰者谈钥的分析,“三百年间人物见于史册者反不逮昔,盖唐都长安,东南人物之仕显者率迁迩焉,岁久而为土著.”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唐代这么多诗人中,见于地方志的湖籍人士,只有长兴的钱起、皎然,武康的孟郊,吴兴的沈千运,沈亚之和大道士李冶等少数几个.这里先谈谈钱起的生平和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皎然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僧,本名谢清昼,又名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皎然为“(谢)灵运十世孙”,其作品有“《皎然诗集》十卷”,“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依为序。”皎然所撰诗论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传世本《诗式》,主要有清代乾隆年间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所收的一卷本,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的五卷本,后者最为齐备。另外,乾隆年间所编《诗学指南》所收比较特别,同一卷本、五卷本互有详略,编排次序也不同。《诗式》的内容,以两汉至中唐诗人的作品为实例…  相似文献   

18.
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诗歌理论家,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诗式》一书,不仅总结了唐代诗学理论,还对诗学精神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成为唐代甚至整个诗歌史上一部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的重要诗学论著,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堪可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诗学论著,学界研究却显得十分落寞,既有研究成果只着重其中一般的诗格诗法研究,且大多集中于小篇幅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浙江湖州是南朝至隋唐前期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重镇。“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指的就是苏州和湖州。特别在陆羽定居、颜真卿刺湖和僧皎然、灵一、灵澈频繁唱和的大历———贞元时期,形成中国第一个茶人文化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茶道文化,并迅速达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