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听过一位老师的《船过三峡》一课。在教学“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一句时,她试图引导学生由此句认识到三峡之水“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折射出斑斓的人性光辉。教学这篇课文,我突出一个“情”字,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的教学:“课文哪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你?”围绕这个问题,我抓住两点组织:一是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二是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把描写父亲的句段还原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我都注意与学生一起运用各自收集的信息,读懂课文,补充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动脑,勤于读书,有的对课文大胆质疑,有的补充材料,从而对课文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我爱三峡》是S版教材一篇写景课文。瞿塘峡在三峡之中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最为雄奇壮观,课文中只介绍了其中一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介绍瞿塘峡。这时,学生积极性颇高,连平时“羞涩”的同学也举起了难得一举的手。有同学说:“瞿…  相似文献   

5.
音像话“三峡”张连茹高中语文第一册的《长江三峡》,节选自刘白羽的散文名作《长江三日》。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冲程塘、穿巫峡、下西陵的见闻和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但是,学生们对三峡知之不多,缺乏对三峡的感性认识。那么,体...  相似文献   

6.
一、导语、录像引人第二课时教学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爷爷访问了内蒙古大草原,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学生看录像:草原风光图) 点评: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和衔接。 2.天涯碧草,美如画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去着重体会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点评:用诗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  相似文献   

7.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8.
龙淼 《湖南教育》2002,(1):42-43
结合教材,以“读说”为主线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读说”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首先,教与学的过程都要围绕朗读和口头表达来设计和展开。如在教学《日月潭》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描写《日月潭》的美丽景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然后问学生:你喜欢日月潭吗?为什么?结合看图…  相似文献   

9.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乘坐“长江”号游览船游览了长江三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长江三峡的风光果然名不虚传。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瞿塘峡了,因为以前只在十元人民币的背面欣赏过瞿塘峡口的夔门风景,这次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我感到非常兴奋。当船行驶到瞿塘峡口时,江面变窄了,江水奔流,两岸高山耸立,右边青色的山崖和左镶边土红的山崖上长着翠绿的小松树,山顶弥漫着淡淡的烟雾,景色很是迷人。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课文。上课时,我抓住山区学生对大海及海底世界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边听录音,边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五光十色的海水、遨游的鱼群、美丽的珊瑚、庞大的海龟等奇妙的东西立刻把学生吸引住了。   运用电化教学,攻克教学难关。我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登鹳鹊楼》,为了让学生领会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我在学生对全诗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再放全诗的彩色复合灯片,并在婉转悠扬、催人奋进的乐曲声中配以富有启迪、激荡人心的解说:“太阳依傍着群山落下…  相似文献   

11.
“走作文” ,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现实生活。面对活生生的实境 ,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选择素材 ,孕情立意 ,构思表达 ,走走看看 ,想想写写 ,写写走走 ,走走改改 ,作实战式的习作全程演练。我在指导学生写《苇海》一文时就采用了“走作文”导法。一走寻找习作之泉。在习作活动课上 ,我和学生来到长江边 ,乘着船一边欣赏长江风光 ,一边搜索可以描写的美丽景物。在引导学生回忆散文名篇《林海》之后 ,学生深受启发 ,迅速发现了习作好对象———苇海 ,都情不自禁地赞叹 :“苇海 ,真美呀!是我们五接最美的地方!”二走示范观察积蓄。二进苇…  相似文献   

12.
茹雨旋 《素质教育博览》2010,(1):I0004-I0005
收到我的来信,你肯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奇怪,一个陌生人给我写信了!”其实,我写这封信是因为课文《草原》中描写的。那辽阔、神秘的草原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13.
教学《船过三峡》,学生在品读三峡行船之险一段时,有学生说从“随着浪花漂”中感受到了行船的危险。我便顺学引导:师:是啊,当船驶到江浪高处时,船也随之——当江浪突然下降时,船也随之——当江浪一阵紧接着一阵上下翻滚时,船也随之——这就是“随着浪花漂”。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漂呢?众生: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漂,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漂,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漂,这是一种惊险异常的漂,这是一种……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长江之上,江浪翻滚,危机四伏,惊心动魄。让我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再读读写行船之险的一段话。师:难怪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在…  相似文献   

14.
《麻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麻雀》第4自然段时,首先,我要求学生划出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用心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扑”“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尖叫”体会出老麻雀爱子心切、救子心切、毫不犹豫、落地有声、非常勇敢、顽强如石。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对老麻雀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介:《三峡之秋》是方纪先生以其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适合学生朗读。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可以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文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看学生读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她在让学生读《三峡之秋》这篇课文时对学生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文章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看你们是不是真正的融入到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位老师的话一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放声读起来,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正襟端坐,有的神情严肃,一个个读得都非常认真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这位老师一直都在凝视着学生们的举止神情,还时不时地点头微笑。  相似文献   

17.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课例设计一、认识三峡,为建构新知作准备1.点击进入“三峡风景欣赏”…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实录(一)导评谈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船过三峡》。1揭题、读题。2引出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语文课上,我们观赏过秀丽神奇的黄山,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到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走一趟吧!(二)初读课文2—5节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录音去三峡走一趟,领略一番三峡之美。2听录音。3师:听完录音,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板书:好一幅百里山水画)4齐读课文第五小节。过渡: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文哪几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5指名回答后,师:课文2、3、4小节…  相似文献   

19.
《日月潭》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想像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自感自悟,受到美的教育。教学本课可采用“三步五环式”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中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整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环,…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