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生理学家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0年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10,(11):31-31
10月初,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6名科学家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3.
<正>1972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为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2月8日,瑞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宣布辞职。随后,2月1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院长安德斯·哈姆斯滕也宣布辞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负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的机构,由这一机构挑选的该学院和世界其他学术机构的成员组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共有50位评委。伦达尔和哈姆斯滕都是评委,他们为何在一个月内相继辞职?缘起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10月4日至6日,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而荣获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3-23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2003年10月6日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为,  相似文献   

7.
<正>1906年第六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意大利生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和西班牙组织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这也是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第一次同时颁给两位获奖人。他们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成为日后神经科学这门新兴科学的重要基础。1906年第六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意大利生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和西班牙组织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这也是诺贝尔生理学医  相似文献   

8.
林森 《百科知识》2012,(22):9-12
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理由是,他们"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可以被重编程,变成身体的所有组织"。换句话说,他们的获奖是因为发现了具有多种发育潜能的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国内速递     
正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去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当天,包括屠呦呦在内的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奖竟然关心起人们的家庭生活来,目前已有两次获奖内容与人的性和性生活有关,这就是1998年和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且获奖内容相互之间还有极大的联系。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与人类性和性生活有关的反过来又证明了性与性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伟哥之父”讨厌伟哥199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罗伯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4,(21):F0004-F0004
卡尔·兰德斯坦纳(美国,1868—1943年),因发现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2,(33):F0004-F0004
艾米尔·西奥多·科歇尔(瑞士,1841—1917年),因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和甲状腺外科手术的贡献,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14,(27):F0004-F0004
埃德加·道格拉斯·艾德里安(英国,1889—1977年),因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4,(28):F0004-F0004
查理斯·斯科特·谢林顿(英国,1857—1952年),因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13,(29):F0004-F0004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英国,1886—1977年),因对肌肉产热的研究,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4,(33):F0004-F0004
乔治·霍依特·惠普尔(美国,1878—1976年),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7.
郭兴 《百科知识》2011,(21):4-6
2011年10月3日上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法国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n)和加拿大的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斯坦曼获得总共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奖金的一半,而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分享奖金的另一半。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14,(31):F0004-F0004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1866-1945年),因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12,(7):F0004-F0004
罗纳德·罗斯(1857—1932),英国医师,因发现蚊子传播疟疾,于190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人与被提名人的情况。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他于1932年提名了约翰·诺斯罗普(John H Northrop)和詹姆士·萨姆纳(James B Sumner)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而最早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乃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伍连德(1879-1960)博士,他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土拨鼠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被提名角逐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