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小学生法律能力形成面临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实践能力不足,法律反思能力缺失,因此需以强化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以革新法律教学方法为手段培育学生的法律实践,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培育学生的法律反思。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校法治化目标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高校法治文化是高校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精神动力,它的培育对于加强高校法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如法制体系不健全,高校人的法治观念和主体意识不强,法律思想、意识、情感、信仰在高校人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等诸多问题,宜从加强高校法制体系建设、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普及、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念的塑造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更好的推动高校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融的平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法治进程和治理成果。江苏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立法表率和实践先驱,承担了改革与发展探路的重担。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城乡地区法律资源分配不均、针对乡村的法律规范缺失、基层法律服务专业人员和资金供给不足、乡风民俗与法治建设冲突等问题。因此,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下沉,应当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并且在体系嵌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与传统道德理念、风俗习惯共生共存、融合发展,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为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程序的价值理念缺失现象严重,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经济基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法律文化、专制政治等的弱化所致。参照西方自由平等的价值观,重构中国法治理念,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程序法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信仰;法治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精神,法治秩序的构建必须注重法治精神;特定的人文精神是法治的精神底蕴,法治理念的重构需对人的价值进行关怀,法律程序中贯穿自由、平等、人本主义的理念,使法律程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校法治文明水平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高校在法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着法治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有关高校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和增强联动力度,密切高校与司法部门的联合等措施,为我国高校法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法制教育是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国家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有法治意识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治精神是公民公共参与的强大武器。面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高校应以权利本位理论为依据拓展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教育,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培育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形成大学生的尚法观念,从而塑造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高校应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优化法律教学内容、改进法律教育方式等途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治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实现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还会促进边境牧区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与铸牢。结合边境牧区治理实践,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可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法治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工具智慧化等五个方面衡量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态。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尚未形成、治理机制法治不足、牧民参政程度较低、治理智慧化水平低、边境牧区治理存在无效的风险是边境牧区治理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阻滞了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实现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从推进牧区治理多元协同、提高边民整体法律素质、完善民主参与机制、以科技支撑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边境牧区治理绩效动态化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尤佳 《科教导刊》2021,(2):164-165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法律通识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应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不同于本科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也不同于法律专业课程内容,应选取与高职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关系更密切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及其相关作为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法制进程,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令人堪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高校,而且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校生矛盾时有发生,深刻影响了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学生参与不足经常成为校生矛盾频发的主要原因。高校现有的学生参与机制法制化存在诸多缺陷,是学生参与不足的重要原因。学生参与机制法治路径的革新与完善,有利于尊重学生利益诉求的表达,是提高高校校生关系“回应性”治理水平的优先选择。学生参与机制革新的法治路径包括,充分完善学生参与相关立法和高校章程,确定学生参与范围,完善学生参与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当前高校管理体制和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在合同运用及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高校管理者应建立经营意识,增强依法管理的观念,规范高校管理体制,加强对合同订立、履行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注重法制宣传,建立健全合同备案制度,从而提高合同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路径出发,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应有的法治理念和应遵循的法律规范,提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核心是维护学生权益,并从树立学生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学校管理制度,疏通学生权利主张渠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障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更广泛的实践路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文章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提高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注重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等教育领域中法治理念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依法治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要真正实现依法治校,高校必须建立依法治校的运行机制,否则,难以改变我国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依法治校的运行机制应该由高校法制工作机构及其职权、完善的校内民主制度、符合法治和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监督执行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自觉有效实施依法治校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主客二分”哲学为指导的传统法治教育模式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传统法治教育范式使大学生法洽意识培养陷入困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培养法治意识的兴趣。以“主体间性”现代哲学为导向的“对话性”法治教育范式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再也不是被教育的对象,而是与老师共同探寻法治知...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