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高考生源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了解高考改革成效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试点省份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在总体学习适应性、认知与学习能力、学习投入与专业知识、学习环境、学习策略适应性五个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程与教学安排方面存在适应困难的情况。新高考生源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既受个体、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因新高考改革措施与成效、学校的学习支持策略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家庭背景因素,更应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适应新高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部分高校的春季招生录取工作已圆满结束。参加此次春招试点的高校共13所,计划招生4005人,据初步统计,实际录取新生2508人,其中录取北京生源336人,录取安徽生源2172人。从录取情况看,北京地区生源较少,但安徽省生源较多,由于此次春季招生试点工作是从两地生源情况一并考虑的,所以对招生学校来说,多数学校都构成了一定的春季生源规模。从对春季招生的试点反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试行春季招生是实施国家教育部目前推行的四项高考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重点在于尝试、摸索和实践。有关部门应尽早确定2001年春季招生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以便逐步形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突破了传统高职院校基于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的模式。通过新高考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体制改革、考试科目改革及多元选拔模式等,选拔适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生源,势必给高职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应以新高考为契机,从生源特点出发,基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在高职招生、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于2019年启动第三批高考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高校招生、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凸显.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践为例,分析江苏高校面对新高考改革识变、应变、求变的对策,揭示高校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自主权扩大的同时,也将面临生源质量分化、专业建设危机、教学管理挑战.提出高校改革与应对的举措:科学设置选考科目、动态调整招生专业、不断优化招生录取方案;变革招生制度、凝聚专业特色、重组教学管理资源、贯穿生涯规划理念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应对这次改革。通过对比分析高考综合改革前后西安交通大学生源质量的变化,客观地评价了高考综合改革的成效。从志愿填报方式、招生计划编制、育人模式和管理模式等角度分析了高考综合改革给高校带来的影响,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高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并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丁 《大学教育》2023,(19):5-7
高考综合改革已全面启动。高校招生宣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思维固化、动作僵化、评价虚化等几个方面。为优化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招生宣传策略,文章对安徽省省属某综合性高校一年级本科生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获取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主动服务地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优势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重视日常宣传、与高中共建优质生源基地等工作思路,强调地方高校应围绕学校情况介绍、招生政策解读、报考疑问解答等基本功能,尽快构建顺应高考综合改革形势、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招生宣传工作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各高校为了争取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源,都十分重视招生宣传工作。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招生宣传工作尤其显得重要。随着国家和各省市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地方高校更要积极应对新政策条件下的招生宣传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让考生获得统一考试之外的展示综合素质的机会,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让高校在全面了解考生的基础上取舍,并便于发现具有特殊才华的智优生.这项改革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几年的试点反映,自主招生越来越背离当时的初衷.从学校方面看,自主招生已愈演愈烈生源大战;从学生方面看,自主招生名目繁多的考试,使他们本已沉重的高考负担之上又加了码.为了让自主招生回归改革的初衷,真正成为高考改革的推进器,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两个试点地区分别出台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在公众中引发持续关注。12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公布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等配套政策。在考试招生制度推动下,人才培养模式会有何变化?上海师范大学在60周年校庆之际主办"考试招生新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高端座谈会,专家学者围绕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0.
高考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影响性.自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分批试点启动.相比历次高考改革,此次新高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刻.高校应明晰新高考在取消文理分科、明确选考科目、实现科学选才等方面的价值诉求,意识到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从而识别求变,主动作为,确立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高校入学考试和录取方式两方面分析了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多样化特征,指出这种多样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对我国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将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从综合素质教育,选拔人才模式等方面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为高校选拔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的设置更加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将继续围绕推进中学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做出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理念内在规定性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要促进高校多元选择学生,要利于基础教育并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基本途径是:将综合素质评价逐步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联动机制。改革招生管理体制,增强高校选才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外高考改革的趋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国情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的结合、考试机会及考试形式的增多、录取标准综合化、考试本身的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与政策的保障等。本文试图勾画出国外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也应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高考制度创新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才群体结构优化,构建和谐社会;育人的全面要求与特定时段人的发展的有效集成应相互衔接。改革高考制度的过程中要注重:重塑共性;方式多样;降低难度;评鉴多元;衔接课改,促进育人。  相似文献   

16.
新高考制度设计对人性的认识可能过于乐观。利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无法改变和消灭的。利己本性驱使高中学校管理者、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等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引发制度设计与实践的矛盾和冲突。新高考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利己本性,进一步细化完善现有的学考选考制度,调整完善评价制度和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让改革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基本处于中东部地区的鄂豫苏冀四省市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中东部地区中小学辍学率增高,未成年人打工经商者增多、高中升学率减少,受大学生就业难冲击,中考放弃报考普通高中而选择中职的人数增加,随迁子女就地报名高考,东部地区在高中和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多,受都市影响中东部农村地区出生率下降等诸多原因。稳定高考人数、提高农业人口的综合素质的最好办法是:国家应该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中部地区的辍学率,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人才的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中小学的冲击,做好中职与高考的接轨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对近五年"新高考改革"学术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是在新高考制度的出台和原有高考制度过于看重分数的背景下提出的,主题主要包括高中生选考、分层走班教学、职业规划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争议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业压力是否减轻、等级赋分是否公平合理、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三个方面。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改革结果与政策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考多元化改革应坚持以省市为单位组织领导高考,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将高中会考与高考合并,实现取长补短;扩大高校权限,按专业进行分科组合录取;坚持“特才专招”原则,扩大自主招生范围;鼓励成立半官方性质的民间考试机构。参与高考招生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 进一步做好“高职”专升本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专升本为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提供了机会 ,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几年高职专升本考试情况分析 ,认真总结经验 ,今后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使高职专升本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