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评卷工作,对26题颇有心得。下面谈谈我自己对此题的看法,并对学生的答卷情况作一分析,供师生们参考。广东卷第26题是一道颇具创意的主观题,对考生的能力作了多层次的考查。第(1)问是表层问题,答案  相似文献   

2.
<正>认真品读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以下简称"2015年全国卷Ⅱ")第38、39题,笔者认为题型略显单一,难度似有不足。第38题两问,第39题三问,除第39题第(3)问仍属开放性设问外,其余四问各对应一个知识模块,中规中矩地覆盖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与这种知识的全覆盖形成对照的是题型的单色调。第38题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关键词"说明为什么";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  相似文献   

3.
演绎类主观题是近年来政治科及文综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通常给出一组材料,要求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第(2)问、重庆卷第38题第(2)问、海南卷第26题第(2)问、江苏卷第37题第(1)问、宁夏卷第39题第(2)问等.  相似文献   

4.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年年有创新,20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推陈出新高考物理实验题从既定的教材实验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而是要理解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再根据已学过的实验方法灵活解决变化的新问题,贵在灵活、善于应变.如:全国卷一中第22题的第(2)问是教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的改进,天津卷中第22题的第(2)问、北京卷中第21题的第(2)问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必修5)》第31页有这样一道例题:设数列{an}满足a1=1,an=1+1/an-1(n>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有尖子生提出能否求出它的通项公式,类似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理科第22题、2011年广东卷文理科第20题、2010年全国卷Ⅰ理科第22题,天津卷理科22题、2009年江西卷第22题,陕西卷第22题、2008年陕西卷文科第20题,理科第22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第22题,广东卷理科第21题,四川卷文科第22题等.笔者决定在每周二下午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时间(下午3点至5点)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10日一19日,笔者有幸参与了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政治主观题的阅卷。阅卷过程中,第42题第(2)问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题,满分9分,在23万多份的考生试卷中,从0分到9分各个段次的得分都有。什么样的答案能得高分?什么样的答案会得低分或者零分?笔者试结合评分标准和部分考生的答题情况加以详细说明。【试题及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7.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有一类特殊轨迹 ——旋轮线,这几年高考中疏疏落落有它的影子,如2008江苏卷第14题,2011年福建卷22题等.其中2013年福建卷22题第(3)问与2008年江苏卷第14题第(3)问都是求解粒子在沿旋轮线轨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极大值问题,这种问题的求解若从高中所学的运动分解角度求解,会显的非常简洁.  相似文献   

8.
2010年高考历史科全国卷40题第3问,是一道理论含量高、综合性强的高考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对第3问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只提供了一个评分参考,需要各地评卷工作组自己制定细则。再加上该题具有十足的开放性,允许考生从不同角度解答,使得该题在高考之后引发颇多议论。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政治单学科考试还是在文科综合能力考试中,政治非选择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难度较高,得分率较低。可见,政治非选择题是制约考生学科成绩的“瓶颈”。组织答案是解答政治非择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迅速、准确地组织好答案,是每个考生在考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应如何有效地组织答案呢?下面笔者对非选择题答案的组织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非选择题答案的组织方式1.从教材中直接提取要点作答。如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第40题第(3)问:“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其答案…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向老师抱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3题(简称“滇王之印题”)、第37题(简称“民族主义题”)第三问、第39题(以下简称“全国卷Ⅰ东盟题”)的第四、五、六问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属于超纲题。这些题目“超纲”了吗?笔者拟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命题的范围一直遵循《考试大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考试大纲》的思路,在对《考试大纲》范围外知识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二问以SOLO分类评价法为评分细则依据.是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大“靓点”(林桂平:《SOLO分类评价法与2012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中学历史教学12012年第12期,第47—49页)。2013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卷第36题(以下简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题”)第二问“二度”以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细则,再度引起关注。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哪里?笔者拟以本题为例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高考福建卷的参考答案公布后,文科数学卷第18题第B问的参考答案(以下简称参考答案)引发了一些争论.笔者在一番探究之后认为,这些争论事实上并无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高考北京文综卷政治试题(以下简称"2015年北京卷")的特点更加多元化,试题的开放性特点表现尤为突出。1.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是将学科知识和情景材料巧妙结合,进行具有选择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问题设置。开放性试题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38题第(3)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第39题结  相似文献   

14.
何勇 《物理教师》2012,(9):23-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省高考题对电学实验的关注度都很高,如2010年江苏卷第10题、2010年上海物理第29题、2010年广东卷第34题、2011年全国卷第23题、2011年四川理综卷第22题(2)、2011年山东理综卷第23题(2).笔者发现高考命题组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考查更是青睐有加.现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卷第23题,以解读一组宣传海报的方式考查了苏俄(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及工业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该题创设的情境可谓是试卷的亮点,但笔者认为该题第二问的表述模糊、指向不明,设问与答案之间因果关系脱节、偏离,故在此提出与大家商榷。先看试题: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5题。源于静电演示实验。不失为一道好的新颖的试题。但笔者认为,此题的条件和答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正>不断增强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也是考试命题改革的新趋势。全国新课标文综Ⅰ卷政治试题2013年第39题第(1)问、2014年第39题第(2)问,在增强开放性方面大胆探索,成为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改革的"新亮点"。然而我们看到,这两道试题均存在着为了"开放性"而违背科学性的致命缺陷,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带来了"怎么说都对"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对这两个"开放性"试题作一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期望能对改进政治命题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载了闻霞老师《立足教材高瞻远瞩——从浙江卷第39题第(2)问说开去》一文,给予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39题第(2)问命题以高度评价,认为"39题第(2)问虽然只有4分,但它既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等因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所在的学校近日参加了武汉市201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对于文科数学卷的第21题第Ⅱ问的第ⅱ小问,评卷反映出来的情况非常不理想,为方便说明问题,下面先给出此题,并对该问谈谈个人的浅见,供参考.题目:已知函数f(x)=ex-1-x.(Ⅰ)  相似文献   

20.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