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蜗居》的电视版非常忠实于小说原作。电视剧《蜗居》的被禁不仅折射出了当代文化语境的非生态性,更暴露了整个当代文学创作的结构性匮乏:一是,写实性使《蜗居》在塑造人物、构置情节上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而非当代都市小说那样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书写都市文明病中的边缘群体,《蜗居》折射出了当代文学对"五四"文学"写实性"的整体性遗忘;二是,《蜗居》的悲剧性紧扣现实生活层面中的普通人,既不同于十七年文学、文革后文学将悲剧历史化处理,也不同于先锋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将悲剧文化化或哲学化处理,《蜗居》使悲剧体现了舍勒意义上的那种普遍性,也打破了当代中国文学无现实悲剧的意识形态神话;三是,《蜗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折射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困境,现实主义已被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从而使"现实生活"在当代文学中遭到遗失。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具备生态学意义上"灌木丛式",而更像是一株美丽而苍白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2.
书心书事     
《八小时以外》2010,(5):117+119
六六在《蜗居》之后摇身变为"醒客",再度出版随笔集《妄谈与疯话》,要把在《蜗居》里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话用毫不拘束的笔一一写出。该书分为放言男女的"女人玩世界"、谈生活哲理的"快  相似文献   

3.
贴近生活的真实美成就了电视剧——以《蜗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蜗居》一问世就受到追捧,在上海地区播放时,仅用四天就创造了上海的收视率新高,后来在各地播出均获得收视冠军。以《蜗居》为例,从"房奴"、"小三"、"贪官"三大热点问题入手,分析成为热播电视剧的原因——贴近生活的真实美。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了以"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为核心的原型理论。小说《蜗居》将矛头直击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面临的生存境遇与情感问题。本文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探析《蜗居》中郭海萍身上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  相似文献   

5.
2009年最能代表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是两个词:"蜗居"和"蚁族". 在日本东京,也有许多所谓的"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大学毕业生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也都是"蜗居".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到50平方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蜗居是不幸和压抑的代名词,蜗居是承重和了无希望的生活窘境,大学生蜗居也因为本届两会代表的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乃至质疑,它继中国人的蜗居问题之后,更深刻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房子情节。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认为蜗居是不幸和压抑的代名词,蜗居是承重和了无希望的生活窘境,大学生蜗居也因为本届两会代表的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乃至质疑,它继中国人的蜗居问题之后,更深刻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房子情节。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2,(1):19
正大部分"宅男宅女"长期宅居于寝室及家中,仅通过电脑或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甚至由此形成网络依赖,于是转化为"宅病毒"。其中,大学生及蜗居白领是"宅病毒"的主  相似文献   

9.
心灵漂泊与身份流散成为都市蚁族的标签,而《蜗居》的热播促成其群体性诉求的释放和身份认同的确立。"蚁族"身份的确立与认同构成《蜗居》热的深层心理动因;"蚁族"群体的平衡与归属体现《蜗居》热的潜在心理特征;"蚁族"受众的参与和评判促成《蜗居》热的后续心理支撑。《蜗居》热暗合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消费品的心理认知与期待视野,而以其写实化的创作和演绎方式成为文化消费产业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小说《蜗居》中极具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代表人物之一海藻的形象,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揭露人性的善恶变化,分析其扭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你变成这般无助,只是因为你把你的心蜗居在密闭黑暗的空间里。如果你走不出那个圆圈,你心灵的大门也就无法敞开……"在保定外国语学校的大礼堂里,一年一度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已进入了高潮。由欧阳洋等5名同学自编自导的情景剧《别让心灵蜗居》引发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这部情景剧突出了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展现出主人公由自闭到敞开心扉的心理变化过程。当帷幕缓缓  相似文献   

12.
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连续剧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也走红大学校园。"蜗居"、"房奴"等剧中的词汇,迅速成为同学们聊天的关键词。记者采访四位业内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请他们来谈一下对大学生"蜗居"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谢谢你,国宝     
卢瑶 《初中生》2012,(Z2):79-81
正寒假到了,我暗暗高兴了一阵。天气实在太冷,冷空气肆无忌惮地游荡在每个角落。于是我打算过"蜗居"生活,每天美美地吃了睡、睡了吃。表姐逗我说,说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幸福?"当回答这个问题时,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可是当听到有人说:"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你一定会纳闷"这是哪门子幸福?太容易满足了!"  相似文献   

15.
日前,热播剧《蜗居》风传由于台词过于露骨而被各大电视台封杀,传言在该剧热播之后,又掀起轩然大波。《蜗居》的剧作家采用写实之笔法,以房子为切  相似文献   

16.
连续剧《蜗居》以它"以事实说话"的风格吸引了亿万观众",宋思明"等人物形象留给观众太多思考。本文着眼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种心理学视角,分别从"个体潜意识""、原型"、"社会学习"以及"高峰体验"和"实现倾向"等方面,就剧中"宋思明"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变化予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穷独达兼     
《学语文》2015,(2):85
孟子认为,士人君子的人生态度应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儒家关于个人与社会、出世与蜗居态度的经典概括,反映了儒家"从容进退"的文化心态。穷独达兼的人生哲学,深刻地影响了封建社会中一代又一代  相似文献   

18.
填字游戏     
正横向:一、元末明初江南首富。二、当代大陆女演员,曾出演《蜗居》《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三、近代著名海军将领,曾任北洋水师"威远"舰管带,后任民国海军总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9.
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图为戴海飞坐在自己的蛋形蜗居中看书。戴海飞的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在公司楼下,这座小  相似文献   

20.
苏紫 《当代学生》2012,(11):40-43
他,表演科班出身,踏入演艺圈二十年,一直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 2009 年,在《蜗居》这部备受争议和关注的电视剧里,他把"宋思明"这个挣扎在道德和法律边缘、外表风光内心痛苦的悲情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名声大噪后,他出演的影视剧部部都广受关注、大获好评。他就是张嘉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