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会林 《师道》2022,(2):30-31
<正>音乐具有引发兴趣、陶冶心灵、培养性格、洗练理智、激发创造力的巨大作用。大浪淘沙,那经过千百年沉淀的就是经久不衰的音乐华章——名曲。名曲,虽是"阳春白雪",固然"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但用来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可是再妙不过的。晨光熹微。当第一个孩子踏进教室,迎接他(她)的,是清新明朗的晨曲,《莫扎特交响乐全集》《森林狂想曲》专辑、班得瑞系列、《大自然在唱歌》系列、配乐大师系列、环保音乐系列……这些晨曲为孩子们打开了崭新明快的一天,  相似文献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应当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识、陶冶儿童的情操。”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指出:“音乐可以深入儿童的心灵,经久不会磨灭。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识别美丑,使人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秀。”可见,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如何才能遵循幼儿音乐艺术的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 ,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如我国古代即强调以诗、乐来培养人们的完善的人格。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肯定音乐“能陶冶心灵”。蔡元培主张用美育代宗教 ,认为“美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 ,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而使人我之见 ,利已损人之念 ,以渐消沮者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一 )以美辅德席勒曾在其名著《美育书简》中反复强调 :“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 ,通过审美的境界 ,而…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每个人都要学。”孔子提出的六艺中有音乐。在福禄培尔所创办的幼儿园中,音乐成了有力的教育手段。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从上述教育家的言论和实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使者     
“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是柏拉图通过教育实现其理想王国的基本课程之一。受教育者可以通过音乐的美得以熏陶,他认为音乐“使他们的行为优美,使受到正确教养的人具有高尚的灵魂。”中国古代也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力主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提倡在综合大学中开设音乐课,力求通过学习音乐法则以达到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塑造人的美的心灵,开发人的创造力。正是因为音乐自古以来有着强烈的美的感染力,因此将音乐美恰到好处地贯穿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使那些所谓“枯燥无味”的课程也如音乐那样轻…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一堂好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曲都是对学生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感情,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提供人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的确,音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开发人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培育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同时音乐智能发展显示2—4岁的幼儿对具有强烈节奏的音乐感兴趣并作出反应。因此,我们尝试让2—3岁的苗班幼儿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能力。一、从“趣”着手,激发幼儿的学…  相似文献   

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在普通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乐百增多,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采用不适…  相似文献   

9.
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可以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创造力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因此,创造力的开发应从幼儿教育开始.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多种途径,其中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具有独特的价值.学前教育担负着未来,任重而道远.为了孩子的创造力,教师本身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是一种能代表、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另一种"语言"。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音乐则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感受和欣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一、培养审美情趣,获得美感体验音乐与其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不如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其比别的艺术形式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同时音乐更是一门美的艺术。它用情感陶冶心灵,培养美的情操。这种美的陶冶,虽  相似文献   

12.
李华 《甘肃教育》2009,(20):39-39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情感艺术。实践证明。用音乐教育幼儿.能培养幼儿的性格,净化幼儿的心灵,升华幼儿的情感,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创造性、开拓型的人才,高级中学相继开设了音乐欣赏课,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大多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力强,具有思想活跃、感情细腻、乐观大方等方面的性格特征,而这也正是当代青年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开设音乐欣赏课,开阔艺术视野,陶冶高尚情操,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乐记》中记载,“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可能免也”。就是认为音乐使人“快乐”,是满足情感需要所不可缺少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性格形成、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时期。他们大多喜欢音乐,或出于美的享受,或追赶时尚,或放松身心等,但怎样让音乐触及学生心灵,让其真正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这就是音乐课的价值了。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幼儿教育提出了“六大解放”,旨在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创造的幼儿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要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幼儿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根据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依托不同的音乐情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提升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音乐课堂可以丰富孩子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扩大想象的空间;可以陶冶人师生的心灵,使师生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知,这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人在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获取反响;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了。虽然乐感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不可缺少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和性格,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欢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的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  相似文献   

18.
徐永志  江志红 《现代语文》2006,(11):107-108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人性不仅是语学科两个基本特点之一,而且是体现整个新课标之所以“新”的重要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就取决于人性是否最终得以深埋根植。在这个背景下,把音乐引进语教学中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学这三件法宝”;柏拉图也说:音乐教育是比其他教育更令人信服的手段,音乐教育的结果应该是使人和谐与美好;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说: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学本就密不可分,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相互借鉴。当然这种借鉴不是“输血”式的简单借鉴,而是一种相互营养的吸收、彼此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按照新大纲规定,“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的宗旨和核心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传统的“听唱法”和“视唱法”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符合音乐教育规律与特点的,又能真正体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结合几年来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化的本质是促使人们心灵内在、整体地成长,各种道德病症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各种成分发展的不平衡。道德教化的目标在于形成人们的人格统一性,获得教养和培养心灵品质,既能在理智上认识道德价值,又能形成对道德价值的情感赞同,并能形成必行道德之志。而要获得这样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以优秀的理智文化、情感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作品深入地陶冶、涵养和塑造人们的心灵,这将能贞立我们的道德人格,获得人性的尊严和丰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