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武当》2005,(6):65-65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5,(4):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  相似文献   

3.
郭兆凤 《武当》2006,(2):13-13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传自道家,由来于武当,由老子的传人张三丰先生所创。三丰先生,号称游道人,二传明朝王宗岳(字林桢),王宗岳传高徒蒋发,蒋发(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年)于1605年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邢喜怀先生,邢以地域名冠名的赵堡太极拳派由此而兴起。  相似文献   

4.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6.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戚建海 《武当》2006,(4):14-16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是一位精通易理、才智超群,较为开明的太极拳明师,他对赵堡太极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在传授赵堡太极拳时,他能因材施教并且鼓励创新,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仅在温县和沁阳一带,  相似文献   

8.
柯超 《武当》2011,(12):4
2011年10月23日,武当赵堡太极拳湖北联谊会揭牌仪式在武汉梨园宾馆举行。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天绪先生当选会长,刘国英、于建华当选副会长,朱志勇当选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尤中会,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西北电力大学教授白林鹏,南京市内家拳研究会秘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0,(6):I0002-I0002
孟夏五月,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王玮率领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拳友一行36人,来到了道教对地武当山,拜谒武当主神真武大帝和武当拳法创始人、开山祖师张三丰。  相似文献   

10.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24,(2):35-37
<正>侯天才,生于1957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及总会教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第三代传人及研究会理事。曾受邀参加海内外武术大会研讨会及名家表演,荣获武当山太极拳百强名家称号。被《中国太极拳辞典名家》《中国太极拳百科》收藏。作为嘉宾2017年参加中国台北大学主办的两岸太极学术论坛并讲课。又多次率弟子参加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等,获得多项奖牌和荣誉。  相似文献   

12.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13.
赵堡太极拳     
关荣光 《精武》2010,(8):15-15
赵堡太极拳源于16世纪前的赵堡镇,此镇位于河南温县东。传说战国时赵兵曾屯兵于此,故名“赵堡”。 赵堡太极拳是以儒家为理论骨架的太极拳流派。清朝末叶,赵堡太极拳宗承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以儒文化,易经、中庸和理学充实其拳艺理论,其思冥想,饶有哲理丰采。开创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而名扬海内。  相似文献   

14.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03,(3)
武当赵堡第11代传人、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原宝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2月7日7时加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 原宝山先生早年于西安拜赵堡太极拳第10代宗师郑悟清为师习练太极拳,在几十年的拳艺实践中,不断探索、体悟,于晚年不断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和教学vCD光盘,为发展弘扬太极拳事业做出了很大责献。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2003年2月s日原宝山先生逝世$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武宣 《武当》2012,(10):8
9月8日,河南省浚县太极拳协会成立六周年庆典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该协会的300多名拳友参加了庆典。年逾八十高龄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明师郑钧夫妇,携郑新会等部分赵堡太极拳传人应邀出席了大会。赵堡太极拳总会吴会长,以及浚县教育、文化、民政等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浚县太极拳协会会长张琳茹  相似文献   

17.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18.
刘万坤 《武当》2004,(8):21-21
忽雷太极拳,其名应为腾挪忽领太极拳,为赵堡太极拳四大拳种之一.多为老师口传心授,文字记载极少。在当今世上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有腾挪忽雷太极拳,主要分布在温县、台湾和美国等地,还有代履太极拳、查托太极拳、跟头棍太极拳三大拳种,主要分布在温县、香港等地。由于写书人不懂其名,也不知腾挪太极拳的来历,在文字中写为“忽雷”,这是错的,与拳套不相符召的口传拳名不一样。笔者特将忽霍太极拳的来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20.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