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件光耀璀璨的艺术瑰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武术被一代又一代中国武术人才不断发展和完善,汲取了百家之长,对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武术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当代中国发展武术文化的现状和价值,探讨了皖北武术文化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深入研究皖北地区武术文化的传承策略,并提出了发展皖北地区武术文化产业科学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武术现阶段所处的状况进行整理研究,并且在基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武术发展、针对性较强的对策:首先完善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模式;其次竞技武术是安徽省武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武术发展要以竞技武术为敲门砖,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第三加大武术在大众体育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墨家学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研究中国武术不能忽视墨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墨家思想人民性对武术传播的影响、墨家思想-侠文化-武德传承、墨家军事策略对武术攻守技术的影响、墨家教育思想对武术教育的启示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过度简单化、全面现代化、强制世界化”的发展选择,正在加剧“中国武术”的“自身文化的贫瘠化、传统体系的另类化、民族个性的消失化”。中国武术的文化危机正在形成,并且有加剧不懈的倾向。中国武术发展走进了一个问题重重的时代。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指出: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不会成为武术发展的救命稻草;“重西轻中”的武术专业教育对于中国武术继承和发展是无利的;夹杂在“体育”课程中的学校武术教育不利于中国武术的普及。中国武术要成为世界的武术,要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我们必须坚持武术的特色,绝不能让武术跟在西方体育的后面跑,不能按照西方体育的标准去改变自己,否则,武术也只能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次级产品。  相似文献   

5.
武术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而且在强身健体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末,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在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就《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简要介绍《中国武术段位制》促进中国武术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学教学中的发展和实施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武术“艺用”思想的形式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自身作为第一审美对象。产生于人类早期生活实践中的中国武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热爱生活、执着生命和驾御敌人与对手的一种“乐感文化”心态,同时产生了中国武术世代相传和发扬的“艺用”文化观,这也就是武术被人们用以欣赏和自娱的艺用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如舞蹈、戏剧、文学等)的形式特征与武术的关系角度来探讨民族武术的艺用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一、从远古武技与武蹈的渊源特征看武术艺、勇思想的形式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是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化与发展而出现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逐渐积累了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经验知识,从而产生了人类对自身各方面艺用文化的需要。“武舞”就是人类早期的一种娱乐形式。《淮南子》中有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技击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究会对武术作出了文字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定义阐明了武术的体育性质,同时又表达了武术的民族特点。中国武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神形兼备的套路,还是具有对抗实战的散手;始终围绕着武术技击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它是一项特殊的对…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心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武术的治疗价值,提出了武术心理治疗的概念,并从武术精神、武术智慧、武术心理训练三个方面去建构武术心理治疗的思想体系。最后以武术心理治疗在学校中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武术必须积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研发现武术套路形式在武术中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而且在武术套路的几十年发展中,竞技套路如长拳、太极拳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它们既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特色,又具备了加入竞技赛场的条件,主要是它们在文化、教育、审美等多方面都能与奥林匹克思想相吻合,在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内容和文化内涵方面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从品牌战略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进行全面剖析。中国武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竞技武术难度过高,不易普及推广;传统武术缺乏统一教材,推广时杂乱无序;段位制武术不易科学量化。中国武术进一步发展,必须塑造武术品牌、建立武术标准化、以连锁式经营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武术的概念,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的特点,武术的功能价值,武术的地位等方面对中国武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毛其德 《考试周刊》2011,(26):152-153
本文对中国武术的价值、社会功能、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武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挖掘武术多元价值;创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竞技武术机制;积极推广、广泛交流;立足国内,走向奥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武术,并与中国武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彼此借鉴、共同发展。从儒家的"仁爱"观念,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墨家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武术的深广影响,彰显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剑走偏锋"的怪异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喜欢武术,却不愿意学"。究其原因是由于武术的健身与修心价值功能人为取代了技击价值功能。创新武术教育教学旨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恢复武术的身份与地位,彻底改变武术在中小学的"社会市场困境",让武术回归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武术技击攻防格斗和实战对练的核心价值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已有的中国武术分类研究方法,在对武当武术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们根据其活动的群体、作用、特点等。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曼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武当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建华 《考试周刊》2012,(76):100-101
作者通过品牌战略的视角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得出:竞技武术难度过高,具有不易普及推广的特点;传统武术缺乏统一教材,在推广上杂乱无序;段位制武术不易科学量化,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发展路径:塑造武术品牌;建立武术标准化;以连锁式经营推广武术。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通过对武术教化功能之内涵的研究,结合学校道德教育之实际,对武术的教化功能在学校德育的环境下其内涵进行初步探索。武术作为民族体育,其不仅有与西方体育一样的锻炼功能,更由于武术与中国道德伦理价值观的紧密结合,且由于武术项具有军事性,具有搏杀这个属性,因此对于习武者道德水平的重视,作为武术文化体育的一部分,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武术始终与宗教、军事、医学、伦理等结合在一起,没能形成独立的文化形态,尤其与伦理的结合尤为紧密,这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结构所构造的泛道德化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武术同样也具有了"准体育"这个特点,并指出,中国武术具有"先德后艺,以艺量德"天人合一,尚中贵和"遵从礼制,严格等级"积极入世,建功立业"重义轻利,诚信守诺"这些特点,并将其概括为尚德、贵和、尊礼、入世、信义。通过中西方体育的比较,指出武术在学校教育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的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层面施加影响,并且将其适用于学校道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最后,对于武术的教化功能在学校德育的背景的内容进行了诠释,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种方法和相关理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武术文化是对其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有利资源;武术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使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