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3.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4.
“闺怨”作为中国古诗里的一种传统题材,其源当可追溯至《诗经》,其中以王昌龄的《闺怨》最为有名。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题材却进入古米廖夫的诗中。本文分析了古米廖夫《中国小姐》诗中对“闺怨”主题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浅谈《诗经》中思妇诗对后世闺怨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妇诗是《诗经》中爱情诗的重要代表类型,它对后世闺怨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这种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杨 《考试周刊》2012,(71):20-21
威廉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有别于西方的传统诗歌,其主题与意境更接近于中国古典"闺怨诗"。我国宋朝诗人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武陵春》在古代闺怨体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经》在多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在诸多方面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战争诗确立的三大经典主题,即经久不衰的爱国主题、家国相连的思乡主题以及温润和雅的闺怨主题,极具独特的情感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战争诗尤其是唐代边塞诗主题的渊薮,其主题范式、抒情方式、审美取向以及精神追求为后世边塞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的春天,在"中国好歌曲"主打原创的旗帜下,一首《卷珠帘》以浓浓的中国风让人动容,婉约的歌词中隐约可见古典闺怨诗的柔美。随后,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改编自俞心樵同名诗歌,赵照《当你老了》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歌,赵雷的《画》神似诗人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以三类题材居多:边塞、闺怨和送别.《闺怨》是他细腻温豌、幽怨深情的闺怨诗的代表作,在心理的描写刻画方面尤其出色.本文分析了这首诗心理刻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13.
《伯兮》是《诗经》中思妇诗的名篇,它因描绘了独特的女性形象和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与《诗经》中其他的闺怨、思妇诗相区别。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批评中关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的一些理论来重新分析解读《伯兮》,并试图从中国上古伏羲女娲的神话和历代文人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中找寻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谈谈《诗经》里的征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抒写战争的征戍诗,独具特色。征戍诗是西周到春秋时期战争频繁的产物,反映了赞颂英武、抒发爱国情思、表达厌战思归、传递思妇闺怨、讽刺无能时政、展现历史、表现出征祭祀等思想内容。征戍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以抒情诗为主的特点、精练的语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构成其艺术特色。征戍诗影响深远,延及唐代边塞诗,是战争题材诗歌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代最著名的诗歌总集,在存录的305篇中有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歌。《无衣》就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战争诗,它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共分三段:  相似文献   

17.
《诗经·郑风》中“女惑男”之诗以其清新健康、率真热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可惜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 ,在正统文学中再也见不到“女惑男”的主题 ,仅剩下无尽的闺怨与春恨。这个隐没的古老的文学主题值得反思 ,它表达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朱琳 《现代语文》2009,(8):16-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其中与爱情、婚姻有关的诗歌数量最多。《诗经》里的爱情诗歌颂了纯真美好的感情。在华夏文化刚起步的周文化里,这些古老的牧歌式的恋歌,以其质朴、大胆、热烈的特点,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唱出了人类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伟大而辉煌的篇章。中国文艺史上,文学与音乐最早结缘。诗歌同音乐舞蹈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音乐舞蹈不仅要求形象美,而且要创造出诗的意境,要有诗味。把音乐舞蹈作为描写对象的诗出现很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吟咏乐舞的篇章。魏晋以来,随着音乐、舞蹈的发展,乐舞诗创作蔚然成风。下面,我们分别从《诗经·陈风·宛丘》和曹丕的《善哉行》两首诗的分析中,看其乐舞的美学特性及乐舞的发展、变迁。一选自《诗经·陈风·宛丘…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它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艺术美。而与之相应的是以礼说《诗经》,即是用礼仪礼制解释《诗经》中相关的诗篇,用产生《诗经》的那个时代的礼仪制诠释《诗经》中含礼之诗,这对于诗的解释来说似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诗释《诗经》似乎显得合乎规范和常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