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建上海教育现代化的法治环境 (一)确立教育现代化法治环境建设的目标 本市到2010年建设教育现代化法治环境的总目标是:以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指引,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法律制度,为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了总体部署.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意义重大深远,教育责无旁贷.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教育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其立足点、落脚点在于以法治精神建设学校,以法治思维实施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3.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2018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对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教育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本文厘清了法学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精英教育,并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实践,探讨了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论证了以"健全人格教育观"为统领,以德法兼修、教学相长、教研互动、通专并举、虚实结合、内外协同"六结合"为路径,解决好法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奉法者强则国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从"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到要求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悉心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法治教育:周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对于法治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在您的学校,您是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工作中的?周希伦:"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法治精神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法治社会中人民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理念。法治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规则...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以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种理念为基本目标;以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丰富大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组建大学生法律学习社团和开展社会法律实践活动,强化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正>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信仰,推动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自治区普法工作专项组办公室举办了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内蒙古"为主题的全区第二届法治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活动。集宁师范学院教师李刚指导计算机学院学生王志博、刘艳鑫和杜鑫等同学创作的以反映校园网贷危害问题的法治微电影《"贷"金佩紫》,在166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微电影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以传扬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教育精神为宗旨,以"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为办学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等公民"为培养目标。2014年6月,"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在"小海粟"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观照下,海小的书法艺术教育又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发展样态,从课程开设、特色教学、优质教研、成果辐射几方面,突出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近日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  相似文献   

13.
钟亚 《贵州教育》2021,(20):3-4
小学《道德与法治》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范畴,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对青少年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的系统化教育,发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增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按照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在相关法治教育内容的编排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通过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七大教育主题,实现铸魂育人.在课程实施中要致力实现从"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开展好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承载着初中阶段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本册教材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法治精神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法治精神内涵丰富,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理解法治精神内涵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内核。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文章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现代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治代表了当下社会群众共同认同的核心秩序。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我国现代社会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反思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是基于一种现代教育情况下对于法律意识与道德完善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活动。而儿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必要也有义务了解我国社会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思考。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到处于儿童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必须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以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中双重教学方法共同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的结果,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思考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职教英语课也要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性培育模式,引领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追寻:"公正文明以诚信为本"的做人立德梦、"平等和谐以友善为先"的处世修养梦、"自由民主以敬业为基"的立身行事梦、"法治富强以爱国为荣"的建功立业梦,严丝合缝渗透培育践行平凡而宏远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大学生法治观、提升法治素养贯穿法治教育始终。法律内在的阶级性、规范性、抽象性决定了法治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实践性。将"模拟法庭"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和法治素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目标:"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它强调:"‘法治意识’体现当代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山东省各地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在秉承以往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与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