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做到: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体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紧扣核心目标,展现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2.
柴宗伟 《甘肃教育》2023,(8):120-123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法治素养、意识等。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专册相关内容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宪法,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全面理解这部分内容。因此,笔者基于李吉林情境教育相关理论支撑,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专册为实践阵地,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素材,探究情境教育融入法治专册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以真实的教学案例融合多维情境创设,拓展情境范围,注重思维过程,凸显价值引领,探析真实情境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专册“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振华 《考试周刊》2023,(36):138-14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紧密关联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规则与道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极大帮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相应的道德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应用,以此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对此,在实践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特定、真实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深层次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构建精彩的课堂。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蕴含问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宋月红 《江苏教育》2023,(27):64-6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道德经验;活跃生活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探究生活情境,推动学生的道德思考;践履生活情境,巩固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75):136-138
追本溯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都来自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仅如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根本目的,是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约束自己的举止。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回归生活。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呢?文章将主要围绕"演绎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且生动的方式去理解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关知识。事实上,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原则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多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去发展自身,促进自身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法治意识、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乔红刚同志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的创设路径,呼吁从观念引领、知识生成、活动参与和理解共识四方面,逐步引领学生辨析情境内容、解决具体问题、探究现实生活、体验真实情感,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与处理个体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激励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将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科学分类思想、建构主义观点巧妙融入其中,使述作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着眼具体学科任务,积极创设易于学生参与和思考的主题式情境,让学生在是非判断中形塑正确认知、在知行合一中深化知识理解、在学思践悟中提升个人能力、在明辨笃行中养成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文章简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从立足教材内容、创设德育情境、组织实践活动、融入时政要闻、引导学生讨论、接轨现实生活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角色情境等具体运用策略,为同行们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沈丽丽 《家长》2023,(17):44-46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要求从不同场景展开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知识体验,让学生在面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时产生强烈学习及探究欲望。良好教学情境的建构更容易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自主发现并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从这一角度来说,问题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设计,需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逐步进行拓展,围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将情境从课堂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  相似文献   

12.
张姝婷 《天津教育》2023,(26):43-45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很多人生道理、规章制度、行为规则等,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优势和价值,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特征(一)形象性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无味、枯燥”,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听教师“讲大道理”,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初中是建立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共同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了解。其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突破诸多难题,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的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元体验,沟通课堂和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了解相关规则,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教师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为切入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对道德和法治课知识的认同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明理践行。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A2):109-110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采取生活化案例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习体验;从生活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从学校实际出发,实施生活化教育;创设生活情境,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应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成了教学研讨的热点。法治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应创设常态化生活情境,如此方能培养既有道德情操又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36):139-140
新课标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依据,鼓励学生在学生中感悟生活、获取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反思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建构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达到以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